王传涛
广州市民陈伯曾患有直结肠癌,手术治疗后如今一直服用中药调理。然而最近几天,他照常去住所附近的广州市中医院开药时,却被医生“劝退”了。广州市中医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如果病人只开药不做检查或者治疗的话,我们将因为完不成定额要被扣奖金。”
(4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劝退”患者,让公众看到了“医者仁心”和“大医精诚”在我国一些医院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但是,医生也仅仅是在执行医院的规定,才被迫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才出现了不想开药的现象。显然,这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
医疗事业的产业化与营利化,可谓是一个社会的灾难。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产业化、营利化的弊端被暴露得一览无余。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必须要反思,为什么一个本应救死扶伤的行业,却成为了一门生意?
公立医院,应当是公益的。这一点,无论是卫计委还是国务院,都有明确规定。2015年4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中明确,不得将医院收入指标分解到各科室,更不得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收入直接挂钩。2015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显然,无论是卫计委的规定还是国务院的意见,到了“最后一公里”,都根本得不到落实和执行。尤其在一些中医院,对于赚钱的渴望可能更强,他们检查、手术、开药的营业额一般会大大落后于综合性医院,医院要养活医生和护士,就必须要想尽一些办法去激励医生多做检查,也会将检查费用与绩效分配结合。因此,此事在一家中医院曝光出来,并非偶然。
不缺好制度、好规定和好意见,但缺好的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医疗卫生部门及各医院,而在于地方政府能否在财力上进行支持。一方面,医护人员的工资,要纳入公共财政的发放范围,减少或是杜绝自收自支现象,这样才可能弱化医院的逐利本能;另一方面,一些医疗设备的采购、医院基础建设,也都需要政府拨款。医改并非只考验卫生部门,更考验地方政府。
依现在各地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来看,多为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划拨点钱,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办不办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医改,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