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张掖屋兰古城:一座驿站的英雄情结(图)

2016-04-12 07:11:52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话陇点睛】丝路文化看过来系列(四)张掖

【话陇点睛】丝路文化看过来系列(四)张掖

  原标题:屋兰古城 一座驿站的英雄情结

  屋兰古城附近的古烽燧尽显历史沧桑

  屋兰古城仅存的西城楼

  张掖城东,有一处名曰古城的村子。史料记载,这里是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时,张掖郡所属的屋兰县。元、明、清时期,这里被称作仁寿驿。

  过去的2000多年中,这座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驿站不仅在军事、交通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迎送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公元1841年,清朝大臣林则徐被谪戍新疆伊犁,曾夜宿屋兰古城。彼时,林则徐是一个“有罪”的赴戍大臣,但在这座驿站,他却受到了当地民众英雄般的礼仪接待,留下了一段传颂百年的佳话。

  记者 齐兴福

  西安到屋兰一位英雄的遥远抵达

  初春,河西走廊春寒料峭。傍晚时分,一抹斜阳,自天际铺洒开来,大地一片金辉。张掖,这块膏腴而广袤的绿洲,即将迎来又一个平淡的夜晚。

  晚霞如火,大漠苍茫,我驱车出城,沿312国道向东行进。近处的村庄边,刚刚解冻的黑河水,在夕照余晖中展现着温顺柔美的本性。远处,历经千年风雨的古烽燧,如一个个蛰伏的怪兽,窥视四野。

  此行,我的目的地是张掖城东一个名曰古城的村子。古城,又名东古城、算盘城,古代曾设屋兰县,元、明、清时期,称仁寿驿。

  出城20余公里,国道右侧出现了一条岔道。进入岔道不远,就看见一座古城楼正不动声色地向我们靠近。“这就是古城村,也就是古代屋兰县所在地。”陪同采访的甘州区委宣传部同志介绍说。

  夕阳西沉,暮色渐重。道路两侧的钻天白杨,紧紧收拢着自己的臂膀,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抗争。更远一点的戈壁上,几株枯死的胡杨,突兀着枝桠,似乎在诉说无言的历史。屋兰古城,越来越近了!

  174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日落时分,屋兰古城向东的大道上,几骑瘦马,寥寥人影,拖着旅途的疲惫,正艰难地向着这座古城靠近。为首者,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虽然行囊简易,长衫破旧,但老人目光清朗,眉宇间透射着凛然之气。

  他就是清朝大臣、民族英雄林则徐。

  大漠古道,残阳如血,屋兰古城近在眼前,而对于时年58岁的林则徐而言,那是一场遥远的抵达——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然而,在清王朝日渐衰落的那个特殊时期,本应该是助长国威的虎门销烟事件,却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也给了清王朝妥协派陷害、打击报复林则徐一个机会。

  1840年9月至1841年5月,林则徐先后两次被停职、降级。不久,靖逆将军奕山在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皇帝求和心切,把英军入侵中国所有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

  1841年6月28日,道光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半个月后,林则徐赴戍途经西安,与家人惜别。

  朝廷衰败、外敌入侵,胸怀一腔报国热血,却接连遭受陷害、报复。然而,此时的林则徐,仍胸怀祖国,心系社稷。临行前,他留下了著名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从西安到张掖,林则徐一行走了近两个月。1841年8月底,他们进入张掖境内。

  据《甘州府志》记载:“1841年8月27日早晨,林则徐出山丹县西门,过土佛寺(今山丹大佛寺),至东乐城。时至中午,林则徐在东乐城吃午饭后过山丹河。到达甘州境内的东古城(屋兰古城、仁寿驿,今古城村)时,天色已晚,于是便夜宿东古城。”

  “有罪”之臣受到英雄般的礼仪

  我们抵达东古城城楼之下的时候,天色尚未完全暗淡。落日余晖中,古城楼愈发雄伟。城楼高约十几丈,底大端小,呈矩形状。外部的青色古砖,层次分明,自下而上,向顶端聚拢。

  在古城村党支部书记王荣的指引下,我们从城楼耳门进入,踩过数十级台阶,便到了城楼上面。城楼上面南北各有三米多宽的空地,设有歇脚聊天的石桌石凳。城门洞正中,有一座四角楼阁。楼阁双檐起脊,雕梁画栋,气派非凡。楼阁四角八个风铃随风摇动,铃声幽幽。楼阁的门向着正东方向,南、北、西三侧装有木制的古式窗户。楼阁正门上方,悬有一方牌匾,上书四字:“张掖锁钥”。

  “古城原来有四个城门,现在仅存的这座城楼是西城门。”61岁的王荣说,他小的时候,古城墙还在,城墙很宽,马车都能赶到城墙之上。

  站在古城楼上四面展望,城楼周围,民居错落有致,更远处便是坦荡如砥的荒漠。城门向东,一条大道伸向遥远的东方。174年前的那个黄昏,林则徐一行自这条大道而来,叩响了古城的城门。

  林则徐进入屋兰古城之后的行迹,史料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当地坊间的一些碎片式传言,尽量去还原。

  “那个时候信息比较闭塞,但林则徐到古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王荣说,彼时,林则徐虽然被谪戍,但在古城民众的心里,他仍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林则徐进城之前,很多民众拿着扫帚自发上街清扫道路,清水洒街。他刚刚落脚,社会名流、大户绅士纷纷登门拜访。

  古城大街上的李家店是当时城内最大的一家车马店。店主一听是林则徐来了,赶紧找了上好的房间,打扫清理。

  “我是李家外甥,李家店就是我舅舅的祖先们开的,听说开了几百年。”古城村村民绪振荣说,林则徐到古城是盛夏,但当地昼夜温差较大,李店主担心客人晚上受冷,让伙计用麦草烧热了板炕,铺上了崭新的草席和牛毛毡。

  王荣说,他小的时候,听村上清末老秀才黄大正讲过,当晚,林则徐一行谢绝了社会名流的宴请,只是随意吃了张掖当地的一些传统面食。饭后,他不顾一路疲惫,上街入户探访,询问平常百姓人家的生活状况。

  是夜,因为前来探访的人很多,林则徐很晚才关门就寝。谁也无法知道,赴戍路上仍关心百姓疾苦的他,在戈壁深处的屋兰古城,在那样一个夜晚,是否会挂念妻儿?是否会因为命运的不公而心生悲凉?

  第二天,林则徐起得很早。他本想悄然离开,但李家店门外,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有的人拿着鸡蛋,有的人拿着烤好的土豆,还有人送来了晒干的手工捋面(当地的一种手工面)。

  林则徐很是感动,拱手作揖,道谢挥别。

  屋兰古城繁华落尽余韵犹存

  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先后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林则徐从新疆伊犁返回的历程,史书中寥寥数语,一略而过。

  1850年11月,林则徐病逝。在有生之年,他也许早就忘记了赴戍途中留宿屋兰古城的那个夜晚。但对于屋兰古城的百姓而言,那次偶遇,无疑是一次惊鸿一瞥的大事件,以至于很多细微的故事都能传唱至今。

  “屋兰古城虽然是一座小小的驿站,但它是古代河西走廊东西往来的必经之地,古往今来,这座古城秉承了崇尚英雄的特殊情结,迎送了无数像林则徐这样的英雄人物。”甘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成琦说。

  史料记载,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进军河西,匈奴归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河西设张掖郡,辖10县,屋兰县为其一。

  公元9年,王莽改制时改张掖郡为设屏郡,改屋兰县为传武县。公元25年东汉时期,仍称屋兰县,为张掖郡所辖8县之一。汉献帝时,张掖郡辖觻得、昭武、氐池、屋兰4县。三国时期,张掖郡辖觻得、昭武、屋兰3县。西晋时,张掖郡辖永平(原觻得)、临泽(原昭武)、屋兰3县。五凉时期在屋兰县设西安郡,辖屋兰县,曾驻军五千,后城遭兵燹,北凉段业时再筑新城。直到北魏灭北凉后,屋兰县随西安郡同时被废。到了唐代,屋兰县曾一度是安北都护府城。元、清、明时期,这里是重要的驿站,称仁寿驿。

  屋兰亦作“屋阑”。据《甘州府志》载:“屋阑今屋笆也,西汉以名县,东汉晋魏讹阑(兰)。”《读史方舆纪要》上说:“屋兰得名自当地居民的称呼,屋、乌同音,兰、阑声母相同,屋兰当为乌犁部旧居之地,部落王降汉之后,汉以其地置屋兰县”。另说,屋兰此地芦苇丛生,芦苇织成房笆,当时的人称“房笆”为屋兰,故名,或以“芦苇“为名。

  屋兰古城东侧,有一处古墓群,名叫甲子墩墓群,占地数十亩之广。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及不法分子的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时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墓区内分布有众多的封土堆,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内东、西两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围,有底径6~15米、残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墓葬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博山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

  考古界认为,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汉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如此庞大的古墓群,足见屋兰古城曾经的繁荣富庶,同时,也表明了其在古代河西走廊军事、交通等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张成琦说,直到甘新公路建成通车,东西交通改线后,这座古驿站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才渐渐逝去。而漫漫历史长河中,英雄、名人留驻此地的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据记载,清嘉庆四年(1799年)11月24日,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发配伊犁戍边时经此地并夜宿屋兰古城;嘉庆十年(1805年)夏,郎中祁韵士被谪赴伊犁宿屋兰古城;咸丰元年(1851年)蒙古族进士倭仁出任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帮办大臣,于四月初四在屋兰古城停留用餐;光绪三年(1877年)江苏道台冯毅光途经仁寿堡……

  据古城老人回忆,屋兰古城原来是一座完整的城堡,周长约2公里,城内建筑布局规正,街道商埠遍布,特别是城内寺庙多,香火旺,有城隍庙、大佛寺、娘娘庙、马王庙、三宫庙、龙王庙等,供奉着喜神、财神、大佛爷、送神娘娘、偷神奶奶、城隍、观音菩萨等。如今,这些建筑已随历史风雨荡然无存,曾经的屋兰古城只剩下西侧城门楼一座,徒留无尽哀伤、遗憾。

  当地老人对于古城的记忆,更多来自代代相传下来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九曲黄河灯阵”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项。

  采访时值元宵节刚过,古城年味正浓,“九曲黄河灯阵”尚未撤展。走过古城主街东头的牌坊门楼,街道北侧一处偌大的灯阵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根根明亮的灯带将一盏盏灯笼连接,曲折蜿蜒,组合成一个庞大的整体,灯火通明,气势恢宏。史料记载,古城村“九曲黄河灯阵”起源于殷商时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灯阵设有365杆旗,旗下置365盏明灯,代表365个行业或365天,阵内九曲绵延,三回九转。根据传统,每逢丰收之年,人们会在次年的元宵节之前,布置灯展,庆旧年丰收,祈今岁风调雨顺。如今,这项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古城村的一张文化名片。2016年布展期间,吸引了十万游客参观。

  灯阵出口有三尊土制的塑像。一尊站立塑像为民族英雄岳飞,另两则跪地塑像,一男一女,为秦桧夫妇。

  从灯阵走出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岳飞塑像前,毕恭毕敬,敬香鞠躬。敬拜完岳飞,大家来到塑像背后的草堆上,抓几把干草,分别塞进秦桧夫妇塑像底座下方的灶膛中。火光熊熊,黑烟滚滚。如果有人觉得这样的烈火炙烤还不解恨,还会拿起地上的皮鞭抽打几下。

  屋兰古城的人们从何时起开始拜谒岳飞,我们无从考证,但从岳飞到林则徐,我们不难看出,这座古城里繁衍生息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英雄的传统情结。过去如此,现在还是这样。

  我们离开屋兰古城的时候,九曲黄河灯阵仍璀璨如昔。车轮向西,古城向东。灯阵的星星之火渐渐稀落,而残存的屋兰古城楼依旧巍然矗立,像一本史书,静静地等待着后人去读。(图片由作者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