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投稿

兰州方言:流淌在繁华现实的活化石

2016-04-06 08:33:4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兰州方言:流淌在繁华现实的活化石

  语言是一切文明的渊薮。方言这一宝贵财富,好似广阔无垠的大海,是历史的音符,社会的脚步,民族的纽带,文化的集成,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且潜心研究。今天以兰银官话为基础的兰州方言,就成为保护和收集的对象。

  兰州话初听很土,听久了就透着股子亲切感。兰州话突出地表现了对社会关系、亲戚关系的追溯能力上。外地人很多时候都会对兰州人五花八门的称呼感到迷茫、感到不解,但也充满了羡慕。其牵挂广泛、追踪深远,充分反映了兰州人浓厚的农耕情结和亲缘情结。兰州人的质朴、抱团可见一斑。由于兰州话比较细软绵长,故此,兰州人见面寒暄起来,特别亲切,尤其表现在老太太和中年男性身上。本地人多的厂子,就显出很团结,这是方言的红利吧。

  兰州话再听,历史的厚重感、民族的包容性就会显现出来。方言是历史的活化石,嘴唇就是时间的记录者。它的形成绝非偶然,验证的是文化和物质交融的必然。通过对这些细微的——如同从冥王星发出微弱信号的捕捉,找到那些久已逝去鲜明出处,存续民间的胎记,就是必然。多民族交融性养育了丰富的兰州方言,它吸收了少数民族方言、消失民族方言和中原农耕文明方言大量词汇,千百年来,在这片大地上交融、演绎。

  兰州话说久了,竟也有了现代新兴城市的味道。没有认同,没有热情,语言就不会成为方言。京兰腔的形成,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战略布局,为稳控边陲而对兰州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外省人大量涌入,经过与兰州方言融合,形成了新方言。至少说明当时进入兰州的人们,对这片土地是多么地热爱,对这里的人民又是何等地尊重。展现了兰州当时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如同改革开放之初,人们以说一口拗口的港台腔为时尚。

  今天,我们说兰银官话是兰州方言,仅从语系划分完全正确。但这就将兰州方言与现实割裂开来,脱离了方言的时代性,让语言失去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时代飞速发展,每年会产生大量新词汇,有关机构和媒体会总结年度新词,并予以编纂,以管窥物质和意识变化。语言同样如此。兰州方言具有多样性一面。只要是兰州这片土地产生,并由此走向世界,与当地语言融合之后,产生了新的发音方式,都值得我们去收集和挖掘,从中甚至可以找到物质流动的轨迹和思想意识影响力所能达到的远方;当兰州方言作为特色文化被认识、被挖掘的时候,就是兰州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新贡献,也是兰州影响力、表达力向世界展示的时刻。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