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学者论范
投稿

新媒体该寻求怎样的“活法”

2016-03-31 08:26:42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一个个传统媒体消失,给人一种错觉: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围猎、掠杀,死得快。殊不知,在新媒体内部,弱肉强食,竞争更为惨烈。新媒体行业的竞争受到诸多变量的约束,而这些变量又时时处在异动状态,对环境的变化甚为敏感,致使新媒体的迭代周期甚为短促。各领风骚三五年,已成为大多数新媒体企业的生命常态,甚至有很多新媒体企业存活周期更短,几个月就结束了。“常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新媒体阵亡率甚至更高,我们眼睁睁地看到一个个新媒体神话相继破灭。其实,每一家新媒体公司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便是那些笑傲江湖的王者,也丝毫不敢懈怠,须在稍纵即逝的竞争优势中,不断寻求新的机遇,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决定一家互联网公司命运的,不是短期的风光和繁荣,不是其当前能赚多少钱,而是看其建构未来扇面的能力有多大、有多强,取决于互联网公司为未来预留安全出口和发展空间的能力有多大。

  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大巨头(BAT)之所以活得好、活得长,不是因为它们运气好,免于风险和危机的纠缠,实际上,它们一直都是在风险中成长的。关键的一点,它们不仅赢在当下,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超乎寻常的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阿里巴巴遭遇京东的追尾,腾讯面临着市场、技术的短板,百度时有被竞争者赶超之虞。为此,三巨头无不在技术、资本、战略等方面绞尽脑汁。从目前来看,似乎这三大巨头在中国新媒体江湖中的地位无法撼动,但新媒体市场上的“三国演义”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每一家互联网巨头需时刻应对风险的光顾,枕戈待旦,更何况,随时都有可能面对新的“诸侯”,甚至新的霸主。无论是互联网计划中的巨头公司,还是刚刚过了哺乳期的新媒体公司,要想在市场中扎根,都得面对无法全面掌控的不确定性,从中寻得生存空间,打通面向未来的出口。从近年来阿里巴巴密集的媒体收购动作中,可以看出阿里的战略远见。在BAT三足鼎立的媒体江湖中,作为电商平台的阿里优势很突出,但其劣势也甚触目,阿里的内容短板是其“阿喀琉斯之踵”。这几年,阿里在媒体收购方面动作不断,前前后后将20余家多种类型的媒体收入囊中,俨然要缔造庞大的阿里媒体帝国。从阿里的媒体收购案例中,不难看出,内容产业并不是夕阳产业,只要内容做得好,仍会有市场价值。阿里凭借其超强的生产链接能力,能将一个个内容孤岛,延长成市场岛链,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新生提供新的战略出口。

  在BAT主宰的新媒体江湖中,无数小微新媒体的命运不确定性更大。此起彼伏,轰轰烈烈,大浪淘沙,这是当下小微新媒体的整体景观。一方面,互联网语境为各种新媒体生存、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易生、易得,是互联网语境下新媒体与生俱来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小微新媒体的成活率较低,生命周期较短,活得好,活得长,相当不易。小微新媒体要想赢得生存空间,就得在急遽变化的市场中抓住用户需求,且能较为持久地黏住用户,形成不可替代的强联接。一旦这种联接关系被竞争者替代,其市场地位可能就会被取代。

  再看传统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只有将传统媒体链接在互联网上,成为其中的关键性节点,方可获得新生。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安全出口。传统媒体必须实现基因重组,按照互联网逻辑进行基因排序。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上海报业集团等主流媒体,在转型的路上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西藏大学特聘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