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正文
投稿

【清明说出你的思念】董洪:怀念我的奶奶(图)

2016-03-30 15:53:0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王若瑜(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6年清明 说出你的思念

  又到一年清明,董洪总想为自己的奶奶张惠珍老人写点东西,但却又不知从何写起,他对奶奶的思念之情竟无法用文字和言语来表达……在他的记忆里,奶奶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命运坎坷坚韧持家

  裹着三寸金莲的奶奶不识字,一生命运崎岖坎坷。1947年董洪的爷爷董万贵年仅41岁,就因长期繁重的劳动而得了伤寒重病,因无钱医治不久便撒手人寰。刚满40岁的奶奶便成了寡妇,带着年幼的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她迈着自己的三寸金莲,耕地、种麦、挑粪、挑水,为了自己的子女,什么农活她都能干。“干那么繁重的农活,还要一天为董氏大家族做三顿饭,且不论琐碎的家务,你都想象不来,她是怎么做到的?”说到这里,董洪皱起了眉头。

  张惠珍老人一辈子生过几个孩子,因为医疗条件差,有一个孩子就因为一年吃一次肉而不小心着凉被活活胀死,只有董洪的父亲和姑妈幸存了下来。这在奶奶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在以后照顾董洪兄妹时,奶奶绝对不许他们多吃肉。

  每年农历六月最热的那天,董洪总要为老人找很多艾蒿煮水。这一天,张慧珍老人会打开常年裹着的小脚,在太阳底下仔细清理,董洪说:“看着奶奶的小脚我总是在想,这么小的脚,是怎样支撑起这个家的,我很佩服她。虽然不识字,但是我奶奶的记忆却是出奇的好,她能记住两百多首民歌。”

  张慧珍老人

  大地震曾救多人性命

  1927年武威遭遇罕见大地震,县长王珏背母出逃都被压死了,无数户人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时军阀混战,没有政府派人救援这个小村子,奶奶便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从废墟里救出来九个人。她还借粮食借种子给这些家园破败无处可归的可怜人,帮他们渡过难关。

  河西人家的屋里都有地窖,闹饥荒的年成,张慧珍老人总是偷偷的从地窖里偷递山药给没有饭吃的人。“奶奶把山药从地窖里拿出来,走到屋子的天窗下边,那些饥饿的人就在屋顶等着奶奶,等奶奶一出现,他们就把小篮子从天窗吊下来,奶奶便把山药放进去。他们知道奶奶这是在救他们的命。”董洪回忆起在自己小的时候,村子里有一个驼背的老人靠卖油大豆为生。一纸角仅卖两毛钱的油大豆是当时孩子们最喜爱的零食,董洪也不例外。奶奶很想满足孙子的欲望,但总是没有钱买。而驼背老人却总是坚持把剩下的一纸角送给董洪,因为在那饥荒的年代,董洪的奶奶曾救过他们一家的命。

  糖汽水和油条

  董洪说小的时候自己特别馋嘴,喜欢吃甜食和油大豆,但那个时候糖并不是容易买得到的东西,奶奶不知从哪学会了用糖精做汽水,当孩子们想要喝汽水的时候,奶奶就拿出糖精,给孩子们做汽水。

  有一次老人不在家,年幼的董洪特别想喝汽水,但又不会做,便翻出糖精,直接含进嘴里。“特别苦,我都不知道糖精是这样的味道,于是我就赶紧吐在了地上。奶奶回来后,妹妹想要喝汽水,她才发现被我偷吃了。”但是老人并没有责怪他,只说这东西放着就是给人吃的,已经吃了就没办法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奶奶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我们弄零食吃。每到夏天,奶奶就拿自己纺的麻线和货郎换杏子给我们吃。”

  工作以后,董洪一直记得老人爱吃油条,每次回家,他总要买很多油条带回家。“奶奶爱用油条沾米汤吃,别的她也吃不了,小时候她总是尽力满足我,而我挣工资了,当然要给她买爱吃的油条。”

  德高望重受人敬仰

  奶奶去世的时候,董洪刚刚29岁,由于长期患高血压病,张惠珍老人心脏衰竭,到最后连话都说不了。在张惠珍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董洪的妈妈突然从午睡的梦中看到奶奶挣扎着起床走出了屋子,一步一步来到了太阳底下……董洪的妈妈从睡梦中惊醒后,发现奶奶眼中流出两行热泪,她看了一眼热爱的世界便永久的离开了……出殡那天,全村老少跪在道路旁自发为张惠珍老人送行,前来做法的道士心灵都被震撼了。回忆起这一点董洪深情地说:“那个道士说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没见过这么多百姓跪在路边祭奠亡灵,真是‘活神仙’!一定是村子里那些受过奶奶恩惠的人一直记着她的好……”

  张慧珍老人离开人世已有25年,她的善良和坚韧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后辈儿孙。董洪说,我们国家一直有清明节怀念祖先的传统,其实就是为了警示后人,做出更大贡献。“我一定要比自己的祖先还要做的更好,这样,我想奶奶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到很满足吧。”

  董洪,现为甘肃省民盟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民盟省级文艺界总支副主委、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网实习记者 王若瑜)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王若瑜(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