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空更兰城市更美 代表、委员为打造“宜居城市”建言
广场看戏
天蓝水碧
河边休闲
中国甘肃网3月2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杨彬 徐倩影)每逢冬季来临,退休在家的何铮都会选择去海南过冬,是典型的“候鸟老人”。而去年冬天,何铮和老伴儿却选择留在兰州,和子女们一起过年。是什么原因让两位老人改变了多年来的习惯?谈到这个问题,何铮笑呵呵地说:“通过近几年的治理,兰州已经不再是顶着污染‘黑帽子’的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们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再去海南过冬,而且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高铁开通、机场升级、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有序推进,名列2015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之一……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兰州不断打造宜居城市的新成效,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兰州百姓的肯定。
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将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的打造在“十三五”规划总要求中体现出来,持续做大、做强、做美兰州。然而,兰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亟待解决的“城市病”也慢慢显现出来。如何在逆境中寻求突破“瓶颈”,实现“宜居城市”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正在召开的兰州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从实际出发,为打造“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治污
共同努力会让“兰州蓝”更蓝
“兰州蓝”,这个最新出现的热词,在兰州人,甚至全国人民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光荣榜”上不再出现兰州的名字;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兰州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很多兰州人骄傲地跟外地朋友说,来兰州看蓝天。
何铮在接受采访时说:“说句不夸张的话,前些年我还打算举家迁往海南,不是我不热爱自己的故乡,而是我要为家里人的健康考虑,谁也不愿意让自己和子孙后代长年生活在一个重污染城市。原本以为兰州的‘黑帽子’不可能这么快摘掉,但它确实发生了,甚至让我感觉到不可思议!”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此之前也许人们还比较陌生,但在这次“两会”上被政协委员叶启智提了出来。他在自己提交的提案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一些排污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引入“第三方污染治理”机制,从“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治理”的市场化模式,通过委托治理服务、托管运营服务等来达到污染达标排放。这种做法的好处首先是省钱,运营管理费用有效控制在预算之内,提高了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降低治污成本;其次是省事省心,企业从不熟悉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中解脱出来,明确界定彼此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兰州的治污“功臣”——洒水车,也许是其他城市借鉴兰州治污做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刘刚委员却认为洒水车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洒水车,多使用能够喷水雾的车辆,减少使用耗水量大的老旧洒水车。同时,建议政府在大型广场和人流密集区域大量修建城市喷泉,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市空气湿度,起到抑制扬尘的作用,另一方面还美化了城市。
住房
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再“无人管”
“前几年,家里还在用火炉取暖、做饭,现在家里暖气有了,天然气也装上了,而且小区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居住在五泉小苑的刘大爷咧嘴一笑。对于小区实实在在的变化,83岁的刘大爷说他看在眼里,更喜在心上。
1975年,刘大爷带着一家6口人,终于从小平房搬上了有上下水的楼房。可是40年后,曾经的新房,不仅狭小,设施简陋,管道老化,而且没有采暖设施,更没有天然气,两户用一个卫生间,四户用一个电表,生活诸多不便。
2013年,兰州市整治改造城区范围内老旧住宅小区,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为民兴办实事之一,对城关区二轻局家属院、西固区天鹅湖塑料三厂家属院、桃园小区、安宁和顺苑小区、七里河荣华小区等老旧住宅小区实施改造。做到让每个院落有治安防范、有绿化保洁、有维护维修、有物业管理。截至去年,市级财政共落实专项资金2000万元,已完成改造近200个老小区,受益居民总人数6万人以上。
尽管城区居民居住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不可否认,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兰州的宜居程度仍有待完善。此次两会上,有委员在分组讨论时提出,“应该认真开展中心城区棚户区(危旧房)摸底调查,结合城区城市规划,对群众改造愿望迫切、且影响城市发展的棚户区,优先实施改造。对黄金地段应尽量多建商业、服务、办公、娱乐等经营性房屋,增加开发的价值,将收回资金,用于贴补经济效益差地段的旧城改造。”
“已改造的近200个老小区,只占到了城区老小区总数的一小部分,政府要做的还有很多。”政协委员宋华告诉记者,如果以酒泉路街道辖区为例,“三不管”楼院达65个院落,涉及16797人的居住环境。2015年,街道垫付大部分资金,只能对急需更换管道的7个“三不管”楼院进行改造维修。所以,建议市政府每年定期划拨资金,对主城区“三不管”楼院老化管网及“小街巷”老化管网等问题,分批分次予以解决。成立区属老化管网应急抢修队伍,以应对突发性事件。
只有居住环境真正得到了改善,居民才能住的安心,委员们不仅关心居民自己的居住环境,还对城市的综合发展提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建议。
交通
老百姓对兰州治堵充满期望
近两年,也许人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大家对于交通拥堵问题的抱怨明显少了。这不是因为人们已经适应并接受了拥堵现状,而是因为兰州人看到了希望。轨道交通开工建设,安定门、天水路上跨下穿工程完工,元通大桥投入使用……这一系列项目的建设都是期望所在。
“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如果这句歌词中的‘南北’改成‘东西’,那便是我每天生活的真实写照。”家住安宁区省委党校附近的王家栋每天要坐车将近2个小时,才能到达位于雁滩高新区的工作单位,从东走到西的感受可谓是真真切切,但他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就会改变,因为他有希望。他说:“再过1、2年,就可以坐地铁上班了。根据外地的地铁速度估计,也就是二十多分钟的事,比起现在要好太多了!”
通过近两年的改造,安定门不再排起汽车的长龙,天水路也不再经历漫长的等待,新建的黄河桥拉近了南北两岸的距离……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城市在治堵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当然,在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的今天,还有不少问题等着去解决。在一些交通拥堵的重点路段,仍然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理手段。
在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段鸿奇就雁滩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雁滩地区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从果园、菜地到商业小区的转变,从城中村到城市综合体的迈进。而且,随着诸多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驻,一大批带有典范意义的联片住宅区、高端商业区相继落成,使雁滩成为连接黄河南北,贯通东西城区的商业枢纽。随着政府各种举措的实施,雁滩交通状况虽比以往有所好转,但路网体系建设的滞后、断头路“肠梗阻”的存在、交通设施不完善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段鸿奇认为,尽快贯通T605路和T607主干道建设延伸,从而打通东出口、使雁滩连接东岗地区,发挥其在雁滩应有功能。同时,加快T608路的贯通或根据实际进行局部道路改造,缓解雁滩南北交通。
和交通拥堵同样让人头疼的停车难、乱停车问题,也成了“两会”的焦点问题。管海霞就在提案中建议,在繁华路段及大型超市等人口聚集处建设立体停车场,完善城市停车功能,增加停车空间。她还认为,车辆限购虽在全国各地饱受争议,但当停车难、乱停车问题成为城市顽疾时,“车辆限购”就是必由之路。兰州晚报记者杨彬徐倩影/文首席记者马军/图
“幸福指数”还会涨
“虽然这个城市并非十全十美,但是我们生活在这里,希望这个城市越来越好!”这是一位普通兰州市民的心声。前不久,央视“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名单出炉,兰州荣登榜单,名列第五。无论“老兰州”,还是“新移民”,无论年长者、创业者、小青年、知识分子或普通打工者,都对兰州近年来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这种幸福感的逐年递增,更直观的证明了金城兰州正在向着“宜居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今年,政府要求将“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的打造在“十三五”规划总要求中体现出来。当这些规划、方案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后,生活在这样一个山环水绕、水碧天蓝的城市里,兰州市民的“幸福指数”还会进一步提升。就像政协委员王恩涌说的那样:“当理想照进现实,幸福就会变得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