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经济转型与体制转变相互制约的连环套
王福生
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变二者存在着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合二而一”的共存关系。一般说,经济发展方式是由经济体制的模式决定的,不同的经济体制抉择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样的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只有前者的转变,才能实现后者的转变,二者的转变都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在转变的过程中,二者往往出现几种相互制约情况:一种是体制改革滞后,经济转型总体效果不明显;一种是体制改革缺乏宽松的经济环境,由于粗放型发展方式未变,经济环境趋紧,一些想要出台的重大体制改革难以出台,甚至出现已改革的旧体制复归。
为此,要围绕制约经济转型的体制障碍,实施改革的重点突破。一是突破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障碍。长期以来,投资决策主体一直由政府充当,只管投资而很少问津回报。眼下,形式上多元化投资主体已经形成,但是国有企业仍未完全脱离政府部门的附属地位,没有形成风险与收益对称、权力与责任相符的市场型投资主体。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实质性退出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直接投资,切实推进竞争性行业存量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是突破制约城镇化的体制障碍。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市民化,而全国现在约有2.7亿农民工在城市没有住房及社会保障,在城乡之间当候鸟。由于目前农地制度的束缚,限制了城镇化转移人口,束缚农业产业化,难以真正实现规模经营,需要按照国家的最新政策,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对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等的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三是突破制约要素市场发展的体制障碍。要素市场部门分割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下一步,应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打破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或间接掌控的格局,让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
四是突破制约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体制障碍。表面上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但实质是“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一直没有真正理顺,垄断行业改革滞后,在国有企业内部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在选人方式上缺乏应有的竞争机制。今后需要排除干扰,继续朝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目标前进,实现所有者主体的多元化,正确解决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问题,真正确立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
五是突破制约“两创”铺开的体制障碍。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大众创业受制于政府转型,万众创新受制于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加快改进政府有关部门的“三证合一”等服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严明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