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投稿

兰州匠人丁武明:他用巧手和匠心浓缩了一段历史

2016-03-14 09:24:37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他用巧手和匠心浓缩了一段历史

  ①绘图

  ②选料

  ③精雕

  ④微调

  ⑤成品 微缩建筑“嘉峪关城楼”

微缩古建“滕王阁”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丁凯摄

  [精品是这样炼成的]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选料讲究,精益求精

  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细打磨

  对古建筑实体模型成品进行微调

  作为一个时代新词,“工匠精神”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人说它是慢工出细活,有人说它是专一,有人说是一种把事情做好的欲望,还有人认为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如何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

  连日来,西部商报记者深入兰州的背街小巷,寻找大隐于市的匠人们,以及他们说不完的故事。让我们在故事中,读懂他们;再从他们的故事里,读懂兰州。尽管城市在不断生长,技术在更新换代,兰州匠人们仍用他们自身的故事,或者是他们身边的一个个鲜活案例,为这个时代精神增添生动的注脚。

  【匠事】

  中国甘肃网3月14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宋芳科 都一鸣)天安门6万个零部件,黄鹤楼13万个零部件,对于这些动辄几万个零部件的古建筑来说,纯木工的手工营造极其耗费人力时间,显得枯燥无味,但由于爱好,让丁武明有了更多的热情和投入。

  当人们在工作室见到丁武明时,他最新微缩作品鹳雀楼正在营造中。丁武明说营造了鹳雀楼他的四大名楼计划就算全部完成了,接下来他将营造应县木塔,开启四大名塔营造计划。

  【匠事】

  忠于原物制作微缩古建筑这座“黄鹤楼”让他很欣慰

  古建筑的现场考察,精心测量虽然花费巨大,但最大限度地还原古建筑原有风貌,让微缩模型不只是个好看的花架子,这就是传承匠心的意义所在。

  2011年冬,湖北武汉气候湿冷。雄踞长江南岸武昌蛇山的“天下第一名楼”黄鹤楼迎来了三名甘肃游客,相对于每天都人头攒动的观赏者,这三人的到来很快便被淹没在人海中。只是和其他游客不同,这三名游客竟然在黄鹤楼附近找了个宾馆住下,晚上睡觉白天游览。仅这一座楼就足足游览了15天,几乎是里外角落都看了个遍,还用心丈量并做了大量笔记和画稿。其中领头的那位60多岁男士更是一丝不苟,严谨凝视着黄鹤楼每一个檐角,他就是丁武明。

  2年后,在兰州榆中城南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里,一座微缩版黄鹤楼逐渐成型。这个耗费13万个零部件按照比例微缩而成的黄鹤楼,由于体量小,13万个零部件中有些特别微小精致,耗费匠人巨大心血。但是看着两年多时光精细打磨成型的微缩版黄鹤楼,丁武明依然感到无限的欣慰和满足。之后,天安门、天坛祈年殿、岳阳楼、嘉峪关关城等等一大批中华古代经典建筑从全国各地,也微缩到了他的古色小院。

  丁武明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微缩建筑的传承人,按原型比例微缩,按古人工艺营造,在微缩黄鹤楼上体现着丁武明对传统建筑的追求和传承。而16岁那年,当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木匠传承时,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自己的工匠之路是如此精雕细琢。

  【匠史】

  带着手艺走出山乡 嘉峪关城楼给他打开了一扇窗

  1971年,16岁的丁武明初中毕业。他的父亲是榆中夏官营一带知名的木匠,他们家祖辈又都是木匠,所以没有别的选择,那年他便从父亲手中接过木匠家伙,跟着父亲走村串街盖房子。日子一天天过去,由于丁武明勤奋再加上天资聪颖,他便很好地传承了父亲的手艺。

  1983年,丁武明和朋友在嘉峪关承包了一些工程,干活之余朋友开着老旧的小车带他来到嘉峪关关城。对于那次关城邂逅,丁武明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在嘉峪关城呼啸的寒风中他第一次看到了关城的雄伟,那种震撼在当时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对于当工匠的他来说无疑打开了一扇窗,于是他想到了工匠的小样。

  小样实际就是建筑的模型。在古代建筑中营造大的一些的建筑都会制造小样,这样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小工来说一看就懂,不像图纸那样晦涩。

  嘉峪关城楼的雄伟直击了他的心灵,何不将嘉峪关城楼微缩成小样,为伟大的建筑留下一个标本?这个以前不曾想到的想法在他心中萌发,祖辈留下的小样在这一刻有了新的生命力。有空就去看城楼,绘图测量,一步步精密细致,丁武明的第一个微缩建筑作品嘉峪关城楼耗时一年多打造完成。之后的数年他又微缩了完整版的嘉峪关关城全景,如今这座微缩关成占据着丁武明展览馆六分之一的面积,见证着微缩建筑在丁武明手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年已59岁的丁武明让自己“退休”,从建筑工匠的繁琐事务中抽身专心传承研习微缩建筑,让原先的爱好成了专业。显然“退休”并未让他清闲下来。去年,除了春节三天,丁武明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日,工作室的创作才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

  如今,丁武明已成立了传习所,其微缩建筑项目已被列为甘肃省非遗项目。徒弟们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让这门手艺有了传承。在丁武明看来对于匠人来说,学历高低并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心性领悟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能不能干这个细活,上手一干就能看出来。幸运的是现在有两名徒弟就让他很满意,所以这门手艺后继有人了!

  【匠心】

  微缩建筑是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记者:匠心的传承需要坚守,更需要耐得住寂寞。扎根工作室,到如痴如醉搞创作,是什么信念一直鼓励着您?

  丁武明:我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或许这些微缩建筑是我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有一天我不在了,它们却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它们浸染了我的热爱和心血,在我眼中它们就是我生命的延伸。

  记者:现在您最想做的是什么事?

  丁武明:微缩建筑是细致而精确的营造,欲速则不达,所以必须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每一个作品。等以后作品更多的时候就举办一个个人展览,这是我的心愿!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