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正文
投稿

兰州市高考“一诊”考试落幕一线教师给出备考建议

2016-03-12 10:04:5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兰州市高考“一诊”考试落幕一线教师给出备考建议

  查找漏洞练好“内功”

  中国甘肃网3月12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王巧灵) 3月11日下午,我市高考“一诊”英语科目考试结束,随之今年兰州市高三考生的首场诊断考试也落幕。对考生而言,他们更想知道诊断试题难不难?诊出问题,该怎样备考。为此本报继续邀请西北师大附中、兰州一中、兰大附中的高三一线教师,对当天的英语、理综、文综各科试题进行了点评,并给出后期备考建议。老师们特别提醒考生,诊断试题与高考试题的难度不可等量齐观,因为它主要是现阶段学生一轮复习效果的检测和诊断,而不是最终的评价。考生和家长要从本次考试中查找问题和漏洞,为下一轮复习做好准备。

  物理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宋小红霍浩凌

  难度适中层次分明

  两位老师介绍,兰州市“一诊”物理试题繁杂的定量运算明显减少,符合高考命题的导向。整套试卷无偏题怪题,有利于学生检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此外,试题灵活而不落俗套,新颖而不偏离基础。从试题整体来看,难度适中,但层次区分依然明显。在电学实验的考查中,将电路的设计及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整合在一起,既增加了难度,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24题和25题的难度区分掌握的比较好,但25题难度相对近几年高考试题来讲难度还不够。

  备考建议

  构建知识网络,通过专题训练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便在解题中迅速、准确提取相关知识点,提升做题的速度及效率。

  继续强化对中、低档题的巩固训练。很多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不是难题的原因,而是因基本题的得分不高而造成的。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来看,题目大都考查教材上最基本的知识,只是改变了试题的立意和设问的角度,有些题目虽然新颖,但不是新在知识点上,而是新在题目的立意和题目设置的情景上,要注意这种稳中求新的变化。

  要在后期复习中加大对错题本的利用,平时认为由于粗心出现的问题,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是基本概念不清、记忆不准确或熟练程度不够造成的。

  化学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锴

  重视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兰州市“一诊”化学试题从总体情况看,整体结构没有变化,依然是延续7道选择题加4道大题的格局。选择题的考查仍然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在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上明显加强。非选择题部分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比去年相差不大,选择题的难度并不大,学生的得分及做题速度会比较顺利;非选择题题目基本采用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知识模块及知识背景为载体进行考查,重视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大了图表、图像内容,选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备考建议

  查缺补漏,回归基础。考后考生可根据诊断情况,对照2016年的《考试说明》,逐一筛查核对每一个基础知识点,核对后针对薄弱知识点,把一轮复习资料拿出来进行强化复习,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快速提分。如果实在不知道做什么,至少要把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和有机化合物性质记得滚瓜烂熟。

  专题训练、提升能力。高考更重要的是对能力的考查,很多同学记忆性知识基本掌握,但考试时总是拿不到高分,很可能是因为化学学习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薄弱。建议可以从现在开始针对自己的薄弱点,选择具体的相关专题进行训练。要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对比、反思和梳理: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它更好的解法吗?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错题梳理、科学答题。建议从现在开始,针对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点就开始建立错误改正本,今后再把历次考试,特别是高三下学期的重要考试、模拟考试中不会做的题,做错了的题登记在错误本上,自己再做一遍,力求做会。

  生物

  西北师大附中生物一级教师王兆峰

  试题覆盖高频考点

  本次兰州市“一诊”生物试题,覆盖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突出能力立意,命题导向正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各模块分值所占比例与近年高考试题相当。6道选择题重在考察理解能力,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图文信息转换等能力方能确保不失分。非选择题难度适中,情景熟悉,设问科学合理,突出四个能力的考察,学生在作答时需要细心、严密的思考。

  备考建议

  回归课本,尤其是课本中“聚焦、插图、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小楷文字和课后题”等易忽略部分。选做题得分较为容易,应强化记忆、回顾总结常考点,争取不丢分。重点突破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如代谢+实验考点(一般为探究性实验)、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系统和遗传规律等四大主干内容。同时,训练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技巧。

  历史

  兰州一中范多宝

  后期复习练好“内功”

  范多宝认为市“一诊”历史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程度,试题所涉及的时政热点问题包括:民主法治建设、国有企业改革、货币改革、石油危机、海洋战略、难民问题等。选择题有两三道难度稍大,其它各题均比较简单。主观题中必考题的创新度和难度也较低。

  备考建议

  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一轮复习如果以通史为主,就要重点建构专题知识体系;如果一轮复习以专题为主,就要侧重于建立通史知识体系。无论建立哪种知识体

  系,都不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而是对知识间纵横联系的深入理解和适度拓展。

  研究高考原题,加强专项训练。研究高考题,师生都要反复阅读和品味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形成对高考的正确感知,分析和鉴别市面上各种模拟题的质量,矫正自己复习的误差。专项训练时,要充分利用好教辅资料,去粗取精,适度练习,学会审题答题的基本章法,领悟学习和考试的套路技巧。

  将社会热点与历史学习相结合,考生要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扎扎实实、不留死角地复习基础知识,练好“内功”,提高应变能力,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地理

  兰州一中马伟

  试题“新”、“稳”、“热”

  马伟老师感觉本次“一诊”地理试题考查方式灵活多样,题目设置新颖独特。试题的特点可以用“新”、“稳”、“热”三个字来阐述。“新”——题目设置新颖。如选择题第11和12题,对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通过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来体现。“稳”——与往年的诊断试题一脉相承,难易程度相对稳定。“热”——不回避热点。如综合题第37题就在考查厄尔尼诺现象。

  备考建议

  重视基础知识,注意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对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方面的练习,如图文结合、图图叠加、图像变式训练等。强化空间定位能力的训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突破。通过训练提升能力,掌握通过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区域实际问题的方法。

  政治

  兰州一中政治教研组组长王勤治

  非选择题对能力要求较高

  王勤治老师认为,“一诊”政治试题方向符合高考要求,整套试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试题背景材料丰富、新颖,体现了政治学科时效性强的特征;试题考查了教材主干知识和文科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非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但Ⅰ卷和Ⅱ卷在难度上不平衡,前者较易,后者较难;Ⅰ卷第17题、第22题同一选项在组合项中出现3次,这是不科学的;非选择题设问角度过大,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和答案的不确定性。

  备考建议

  在后期复习当中,考生除了在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还要抓住高频考点,重视时政热点,提高复习效率。近年来的高频考点主要有:价格的变动、企业的经营、财政的作用;公民的民主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的职能;联系的观点、矛盾理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新等等。今年时政热点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要重视精准扶贫、环境保护;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要重视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要重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要重视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

  英语

  兰大附中高级教师刘学智

  试题难度略难于高考

  刘学智老师认为本次诊断试题基于全国高考试题稳中求变的原则,在考虑“常量”的同时,更关注了它的“变量”,同时又兼顾了对剩余三个月的冲刺复习的有效指导性,所以试题难度相对以往的高考试题有所提高,梯度也更明显。整套试题选材贴近生活和时代,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现生活情境,重视综合文化素质的考核。

  备考建议

  把考纲词汇以规范的语法合理配置到语境:从新考纲看,2016年高考英语继续延续近年试题命题的稳定性和惯性,但考虑到广东、浙江、陕西等高考大省今年也加入到全国统一考试,变数大增——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量和题目的难度或许有所变化,考生要重视。

  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即词、句和语篇的锤炼。这里的“句”,指的就是“断句”,即对长难句的结构分析。要努力建立语篇、语境和语义的概念体系,将语言知识灵活准确规范地加以运用。

  要增加知识和阅读的储备量,扩大知识面,同时智慧备考:考生做题时,既要理解字面意思,也要理解深层含义,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和信息配置。

  加强写作训练。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基本词汇到基本句型再到谋篇布局不断积累,力求地道、通顺。然后再学习运用较高级词汇和结构,以提高文章档次。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