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投稿

敦煌壁画揭秘“龙抬头”古老民俗:春耕 剃头 开笔 美食

2016-03-10 14:3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梦汇敦煌 情连文博——大型网络系列宣传活动【专题】

  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阳气回升,大地解冻,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运移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苍龙,祈甘霖,保丰收。图为《榆林窟第10窟-龙-西夏》。 敦煌研究院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 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图为《莫高窟第159窟-斋僧食品-中唐》。 敦煌研究院供图 摄

  中新网兰州3月10日电(南如卓玛)大龙、耕牛、壮汉、熊孩子、西部美食……敦煌研究院10日披露一批敦煌壁画“数字采集照”,揭秘中国古代“二月二龙抬头”不光是去剃头,更多的是寄托了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3月10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人们纷纷庆祝,以示敬苍龙,祈甘霖,保丰收。今日,内地各大理发店顾客盈门,微博话题“理发排长队”上了“热搜榜”,截至当日中午点击次数超过了630万。

  敦煌研究院披露的莫高窟第23窟壁画《雨中耕作图-盛唐》呈现了一千多年前“龙抬头”当日古代先民“大家小户使耕牛”场景,画面上乌云迷漫,时雨霏霏,正是一幅雨中耕作图。

  敦煌研究院介绍,古时,为了让“龙”顺利地“抬头”,这天家里要停止一切家务,尤其是要停止针线活,免得“伤了龙目”;二月二龙抬头洗衣,恐怕“伤了龙皮”。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支起来,是为了不影响“龙抬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当日披露的敦煌壁画还有《榆林窟第16窟-剃度-五代》、《莫高窟第79窟-顶盘童子-盛唐》、《榆林窟第29窟-供养童子-西夏》等,展示了“二月二剃头”的传统,借龙抬头之吉时,孩童“剃喜”、大人盼好运等。

  壁画《莫高窟第468窟-学堂-中唐》揭示了中国古代“二月二”还有“开笔启蒙”的习俗。画中,助教正在执行对学郎的体罚,一个幼稚的学郎站在学堂的院中,当着同窗的面被助教用鞭子抽打。专家介绍,这个发生在学堂里的插曲,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学堂生活和封建教育制度。

  据敦煌研究院披露的壁画莫高窟第236窟和159窟的《斋僧食品-中唐》展示,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