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正文
投稿

新供给的关键在于提升要素供给效率

2016-02-22 09:26:5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新供给的关键在于提升要素供给效率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加快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这次会议的基本精神可以看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究其本质,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要大力提升生产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需求和供给是分析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一对基本范畴。法国新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最早提出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观点,在他看来,“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会出现产品过剩或不足现象。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大危机打破了这一信条,大危机的基本特征就是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商品大量剩余,要素普遍闲置,工人失业,经济萧条。这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彻底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奉行的萨伊教条,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总需求均衡于总供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干预弥补有效需求不足。

  但是,凯恩斯开出的“需求管理”并不是万能“药方”,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滞涨”现象,以“主张结构性减税为企业减负”的美国供给学派应时兴起,其中,以供给侧改革为鲜明特征的里根新政,为后来美国经济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最早提出供给学派理论基本思想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后来拉弗在1974年发现的“拉弗曲线”,成为供给学派的重要理论依据。美国供给学派认为,通过持久地降低税率,特别降低边际税率,将会刺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个人增加储蓄,使企业扩大投资,从而激活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使社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增加国家商品和劳务的供给。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一国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由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点决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构成,而总供给则为一国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由经济社会投入的生产要素所决定。生产要素与总产量之间的“桥梁”即为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不管是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定律,还是后来美国供给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其本质都是从如何更好地激活和利用生产要素入手,通过优化配置现有的要素供给效率,从而改善商品供给和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产出。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并强调用“五大政策支柱”来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任务”,其根本要义就在于,在总需求与总供求不匹配的宏观背景下,要通过优化提升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的供给效率,盘活要素存量,做优要素增量,矫正要素扭曲,从而扩大有效产品供给,实现国民经济产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整体均衡。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0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已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传统的通过消费、投资和出口进行“需求管理”的政策边际效应已经非常微弱。而与此同时,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土地要素利用粗放、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加之体制机制滞后等原因,导致钢铁、水泥、玻璃、石化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行业库存增量持续增加,实体经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等等,从而集中表现为中国经济出现的“四降一升”现象,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经济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可以说,“四降一升”现象是表象,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供给效率低下所致,导致产品供给无法匹配社会需求,引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因此,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供给的关键,就在于要显著地提升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有了此基础,再加上稳健的宏观政策、精准的产业政策和灵活的微观政策,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就必能调整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需要“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笔者认为,从提高要素供给效率角度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供给的基本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人口质量,大力积累人力资本。一国经济发展最终要归结到“人”这个要素,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增加劳动力供给,并在人口增量的基础上加大医疗、教育等人力资本领域的投资,是改善中国经济供给侧质量、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彻底改变很多地方采取“工业用地零地价”的招商引资机制,让市场价格引导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防止新的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第三,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当前,企业融资成本贵、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其根本原因还是资本这个要素的配置效率太低。下一步,要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为企业融资打通便捷的渠道。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双创”蓬勃发展。技术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之一,依靠改革创新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创造新供给的重要着力点。第五,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高效的制度供给,是提升供给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所有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城镇化体制、投融资体制、对外开放体制等关键领域改革,不断优化制度供给,为促进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