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承
车继续行进在苍茫与阴柔之间,车道并不狭窄,也不宽敞,慢成为了一种潜在的音符,牵引着前行的车轮。从陇中的干旱与荒凉渐渐进入了陇南的湿润与绿意,满眼的绿,好心喜欢,我真想跳下车,去那棉花一般的云朵下牧羊,牧牛,做一个纯正的牧人,记录草料,气候,疾患和成熟的呐喊。这里,接近了秦岭,翻过这看似无垠的山,就是南方了吗?或,依然是无尽的山脉,但,世界真的柔软了下来,倾斜的草地,连绵成席,清凉的风缓缓地吹过车窗,吹过疲惫的人儿。仿佛,我们并不是来见证陇原大地上正在火热进行的扶贫革命,而是亲历着千百年来,葆存着大自然里美好与儒雅的境遇。
车过殪虎桥,车过历史长卷中的惊叹与深刻。当年,魏国奇兵破蜀,就是走的这条道吧。那么,孔明、姜维出蜀,也是否行的此路呢?不知,也不想去知道。只是,此刻,我们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这条路上,曾经有过千军万马的呐喊,也有过溃不成军的阴霾,马蹄声成为低沉的号角,穿过云端,附着于每个士兵的灵魂深处。我轻轻地吟诵,左边是陇南,右边是甘南,中间则是我们所经受的丰润与安静。或浅或深,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流水,是白龙江的脉络,再往下,就是长江的追随。这浩瀚的涛声,让我们从黄河之都抵达着长江的呼唤。在辽远的草地上,原野何其澄净,天空何其纯粹。此地也是羌人繁衍生存,隐秘热烈的密码,白马人或其他早已在民俗的版图上残损的影像在此得到了传承。时间局促,未能深入,但停驻之余的点滴,和之前阅读感受的叠加,令人默默喟叹;在仰望中,目睹的山峰无疑就是虚拟中的神奇,在千年以来的王国毁灭、民众重生的过程中,一次次地修正,一部分一部分地珍藏,在浩荡的岁月变幻中遗留下今日的盛况、风雅和不变的仪式。
我第一次领受陇原大地上如此多元的风貌,在狭长而飘渺的丝绸之路上篆刻的深厚与神奇,尽在眼前,尽在我并不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我见证了新时代的气象里,乡野上那些烙印着精致、气韵和建筑美学的院落,与之前新农村的僵硬印象迥然,与陈旧破败的回忆拉开了距离。交错感与陌生化的沁心,让我刚刚想好的措辞一下又失去了方向,便顺着弯曲的前进的道路,在逐渐闷热的琐屑中到达新的起点、终点或中转。
哦,这里是陇之南,市府所在地,武都,山中小城,散漫与傲慢同在,清逸与寂静共生,白龙江横跨其间,隐含着博大的感怀,资源、风景,皆蕴含着磅礴的力量,一点点成为这里的源泉和希冀。一路上,电商的标记随处可见,让技术与民生紧密相连,以此促进脱贫,是及物的,也是和睦的。在宾馆,并不单薄的册页上,我看到政府或商户的二维码,工整而亲切。以电商或时下便捷的网络形式开展农业的商贸活动,让这里的核桃、花椒、茶叶和隐匿的药材,通过各种方式到达远方,成为富饶的象征与符号。
从陇南开始折返,开始去往此次的终点,陇东,革命老区,红色的渲染和崎岖的承受。
八十年前的秋日,一支颓败的队伍,从西而来,从腊子口而来,胜利并未能改变他们的疲惫与粗糙。一万多人,让整个镇子喧闹了起来。其实,这里并不僻静,以岷归等中药材为引子,此地是甘陕、甘川交界的重要节点。在“义和昌”药店后面的瓦房里,如同当年八角楼上的灯盏一般,不确定的灯芯,在一个魁梧的身影里摇晃。险境暂时得到缓解,下一步去往何处,军心如何稳定,命运如何起伏。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笔,却仿佛匮乏了墨汁,在困顿中理不出晴朗的天空。
在哈达铺纪念馆,讲解员字正腔圆,引领着意念的炙热与肃穆,在大厅里,我们回顾往事,铭记那段艰辛与豪迈。在红色文化一条街的缄默与行走中,古雅与淳朴紧密相连,时光仿佛未走,还在那个时段,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昔日的凛冽,紧迫和兴奋。当1935年9月15日的《大公报》出现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眼前,《徐海东窜甘》、《陕匪势猖獗》、《陕北军事形势转变刘志丹徐海东有合股趋势》等贬斥性的标题却宛如暗夜里的一支火把,让这支坚韧的部队看到了未来与坦途。她的名字叫红,红军的红,从哈达铺折返,到通渭,过六盘山,漫卷的西风与红旗,继续前行,到吴起,到瓦窑堡,到了延河流淌的家园,在陕甘宁边区的范畴内缔造了新中国的圭臬与兴盛。
八十三年前的春天,晦涩的记忆安静的流动,几个年轻人的谋划,在迅捷的上报与肯定中得到践行。彼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火焰此起彼伏,国民党的统治根基尚不扎实,在中共陕西省委的指引下,以习仲勋为代表的年轻共产党员们,紧抓时机,在险阻与荒凉的县城打响了陇南乃至甘肃暴动起义的第一枪。当,当,两下、三下轰鸣或枪响之后,我的虚拟之笔也要开始悠长的跋涉与历练吗?亦然是向东,向刘志丹靠近,在承受的磨砺中遭遇着残害与悲伤。而在此之后,在环县,在华池,在南梁的光环中,我们依然会铭记习仲勋的坚毅与执着,朴实与信仰的力量始终环绕。
我心里微微地战栗,我领悟到,我们正走在一条中国革命艰难却无比荣耀的路途上。从陇南到陇东,何其曲折,何其漫长,要经受多少迂回与铿锵,在敌人的追击中掉下无助的泪水,在火红的蓝图里描绘着卑微的热情。是的,那时的足迹,与此刻沿着国道,沿着高速公路的温婉与畅通是迥然不同的。路线即使有悖,但方向却是一致的。从武都折返天水,从麦积区过张家川,到平凉,到庆阳,这一路,我荣幸地感受着甘肃大地的壮美、幽静和辽阔。这一路啊,我的心中有一颗红星,始终闪耀着,直到抵达了庆阳,皇天后土的版图,革命老区的深厚。
周人的先祖从这里起航,在秦地的福祉中积蓄力量。董志塬的宽广、深邃与极致的地貌感受,无不在历史的变迁和久远的富庶中断裂。那辽远的气势,是八百里秦川的源头,在形象的陈述中缓缓地接近着优美与自如。无论怎样,她所镌刻的文明与矿藏,以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形式展示。在笔记本的停顿中,我从当地双联办一位负责人的述说中静听醒悟与开阔。“老区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巨大的牺牲。”“你的意思是国家把庆阳给亏了?”“……庆阳的贡献不仅在革命年代,建国后,又是甘肃的粮仓,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支持。……好不容易出了个油田,收益的大部分又与庆阳无关。……但庆阳人民是朴素的,……在双联行动中,为修路让出自家的地,……可谓是舍小家,顾大家。”
为了更全面地把握当前庆阳的扶贫工作状况,第二日,我们一行参加了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礼堂肃穆,座位各自归正。会议开始。主席台上的市长,温和如我认识的一位中医大夫,我除了看病,时常和他交流传统文化,当下的局势,不由感叹古人所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精辟。“我是让你来谈想法的,不是做工作汇报的。”有些锐利,却也打破了隐含的形式主义,略缓和后,市长语重心长,又生动地说道,“牙齿要咬到肉上。……我是农村长大的,这是我们家乡的俗语。”位尊却不冠冕,这位市长用形象、质朴的话语定位了精准扶贫的内蕴。会议之路,有了些微的变化。发言也没了传统的连贯,却也听出了一些新意。当地社科联主席结合自己单位的双联情况发言,因学、因婚、因病返贫的到位归纳,令人折服,也给巩固扶贫成果提供了路径。
我继续听着陌生的地名,人名,但又朝着熟悉的路途上前行。这片神奇的土地,深邃的碑铭,革命的旗帜始终飘荡。在一条历史已经证明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正确地走下去,是当务之急,也是重新考量的基础,立足实际之上调整,在资源,能源,交通,产业等多重重心的下沉中,释放那温顺的雨滴和轻柔的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