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冯玉雷/文
(作者系《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作家)
27日清晨,庄浪,天降奇寒,瑞雪飘零。庄浪境内已发现齐家文化遗存126处,出土双大耳罐、三耳罐、双联罐、篮纹带流盆、龙纹镂空响铃、人足罐、高领袋足鬲等代表性陶器及玉璧、玉琮、玉圭、玉镯、玉斧40多件玉器,其中精品是1974年出土于良邑乡苏苗塬村的玉璧、白堡乡野狐湾村出土的玉琮及大器尊贵的玉圭。博物馆将玉琮标示为和田青玉,但我们觉得更有可能是马衔山玉。这些重礼器昭示齐家时代水洛河流域经济的相当繁荣,而大型野生动物的化石则证明当年生态环境也并非如今这般贫瘠。参观完博物馆,考察坐落于水洛河南岸二级台地上、绵延100多万平方米的刘堡坪齐家文化遗址时,俯瞰河谷,遥对远山,这种感觉格外强烈。刘堡坪遗址出土过一件腹部至底饰有四组竖线和一条弯曲蛇纹的夹砂双耳罐,不知还有多少玉器、陶器深埋在村庄之下。这个遗址修整梯田时被发现,当年人们对文物没有认识,挖出陶器后就地打碎。村落窄巷高墙,随处可见夯筑在土墙里的陶器碎片。叶舒宪先生抠出一片带彩马家窑陶片,喃喃自语,假如安特生首次到达的是刘家堡而不是齐家坪、马家窑,将会怎样?
散布在墙上的彩陶碎片 张振宇 摄
陶罐 张国荣 摄
雪花一直在飞,蜜蜂样,似乎代表齐家人欢迎这些“不速之客”。结束考察,时近中午,不想返回县城,直接奔赴华亭。我们希望绕道考察一下张棉驿——这个驿站首任“站长”是张骞与匈奴夫人生的儿子张棉,官职虽小,却是汉武帝亲自任命,意义重大。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只能隔山遥望。饥肠辘辘。汽车沿着水洛河谷逆流而上,翻越关山。这条道路也曾是丝绸之路关陇道中的一段。山谷越来越狭窄,地势越来越险。很遗憾,在最高处、最险处,我不抵困意,睡着了。醒来时,张振宇心有余悸,描述山路之险。
汽车开始下山,进入汭河河谷。华亭如同一艘航空母舰,漂浮在南、北两条汭河之间。华亭博物馆古色古香,建筑很美,遗憾的是没有史前文物,展品以瓷器和石雕为主。一件憨态可掬的瓷虎枕让我想起去年看到过的各类“虎子”。华亭接近关中,虎文化应该有关联。西夏、辽金时期的瓷器也非常有特色。北魏时期的石雕佛像中矩中规,与河西地区——尤其是敦煌同期壁画中的粗犷之风不同。
之后,马不停蹄,翻越几道山峁,探看策底河边台地上的咀子村遗址。除了清晰如新的齐家文化白色灰层,一无所获。齐家文化在这里像风一样消散。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发出的感叹,粘贴到此处,也适宜。
前往石拱寺途中经过安口镇。其地有著名瓷窑遗址,前些年还生产腌制酸菜的缸和坛坛罐罐。我问杨庆宁副馆长:现在农村人腌酸菜怎么办?他说从靖远买。我哑然失笑。那是我家乡平川陶瓷厂!那里的磁窑也曾穿越了悠悠岁月,遗址比较完整。
快到下关,翻越山梁,看到红彤彤的太阳在茫茫雪原中向着关山沉落,豪迈壮阔。大美不言,大音希声。这个凄美情景似乎是其后看到的石拱寺象征:这座位于关陇古道边、创建于北魏时代的中小型石窟尽管在近代遭到重创,但残留的佛像、背光、飞天、服饰等石雕痕迹无不显示着古代文化的深厚与辉煌。
返回时又是披星戴月。汽车在古塬中穿越,我有感而发,写一首小诗:
丁哲 摄
一轮红日那么豪迈地
十万大山般豪迈地
无牵无挂
向着关山翻越
那是夸父,茄丰,张骞,法显,玄奘
如痴如醉迷恋的方式
野牛沟,刘家堡,云崖寺,咀子村,石拱寺,
像万峰荡漾
疲惫中睡梦中渡过关山
朦朦胧胧,毫无知觉
接着,汭河河谷迎接我们
这群追寻齐家文化的鱼
发在微信上,陕西评论家赵录旺和了一首诗:
金光喷薄山河奇,雪洒古原万物寂。
登高一望老树冷,荒草漫野说往事。
心随古关意翻飞,思追红日情无际。
胸有沟壑怀古今,楼兰焉耆刀剑笔。
我的恩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阎庆生先生也在微信上发了和诗!
神望落日,忘却采樵。
赞我关山,如此多娇。
垅丘纵横,晚霞燃烧。
林木苍茫,残雪寂寥。
雄奇之美,因人彰昭。
寒天拍摄,心血来潮。
再现天然,亦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