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投稿

兰州市榆中县聚力跨越发展勾勒美丽新图景(组图)

2016-01-22 09:00:5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辉煌“十二五”城乡面貌天翻地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15年,我们顶住压力向上走!

  “十二五”收官,回首一路艰辛跋涉,才更加深刻体会到在这特殊时间段里,榆中人民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5.37亿元,增长4.1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7.12亿元,增长22%;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8.88亿元,增长8.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89亿元,增长15.87%;完成财政总支出29.82亿元,比上年增支3.17亿元,增长1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4亿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36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82元,增长13.5%;年初承诺的10项20件实事,除新建1所县城小学完成选址,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外,其余全部完成。

  2015年,困难前所未有,压力前所未有。榆中县委、县政府爬坡过坎、砥砺前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1235”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凝炼储备项目108项,开工建设108项,完成投资136亿元。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力打造全国特色高原夏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外销蔬菜8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肉羊养殖突破55万只,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260万头(只)。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15亿元,完成通达通畅工程97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和平、新营等19个乡镇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工业经济困中求进。积极应对工业经济持续下滑态势,主动服务榆中钢厂、京兰水泥等企业。着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压力容器、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完成和平工业园9个循环化改造项目。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积极推进“新网”市场工程。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6.06亿元,增长13.9%。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紧盯49个整村脱贫村,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65亿元、妇女小额贷款6195万元、双联惠农贷款6284万元,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4亿元。全县贫困村在收入水平、富民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减贫5.1万人。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高起点编制完成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榆中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城乡功能布局更趋合理。盆地大道一期、环城西路南延段、小新公路延伸段建成,国道312线鸡儿嘴至清水驿段、省道309线养护维修工程全面完成,盆地大道二期、榆定路新建、夏金公路维修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城乡道路建设步伐加快。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省市列为民兴办实事40件。认真落实创业促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52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5万人(次),劳务输转10.8万人(次),创收20.48亿元。认真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投资6977万元新建校舍2.4万平方米,建成和平沈家河等9个村级中心幼儿园和69所标准化学校,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全省双拥模范县“八连冠”考核验收,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展望“十三五”“15355”发展思路催生美丽和谐新榆中

  从今年起,我国跨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榆中奋力赶超,改变西部后发展、欠发达面貌的关键时期。

  “十三五”榆中县的奋斗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榆中建设成为兰州城市东拓的承载区、全省商贸物流集聚区、生态旅游富集区、新兴优势产业示范区、人居环境理想居住区。

  实现上述目标背后的动力是务实的举措。十三五时期,榆中县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15355”发展思路。

  ——围绕拓展空间,在构建新的增长极上实现新突破

  按“南游北药西商东工中农”的产业布局原则,以集中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和平工业园、八大组团为目标,构建“一心、一区、八组团”发展空间新格局,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围绕促农增收,在现代农业培育上形成新优势

  着力做好高原夏菜品牌提升工作,全力打造全国特色高原夏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5个。发展壮大中药材、双垄沟玉米、商品洋芋、百合、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全省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落实“53269”产业发展计划,以北山地区为重点,兴修梯田50万亩,发展中药材30万亩、高效粮经作物20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促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

  ——围绕新兴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上迈上新台阶

  抢抓国家、省市政策机遇,实施一批创新型、科技型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新兴工业培育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扶持奇正藏药、庄园牧场、金阳高科等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到“十三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形成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的工业发展体系。

  ——围绕商贸旅游,在第三产业壮大上走出新路子

  立足于打造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商贸物流集聚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信息消费、保健养生等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抢抓全省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机遇,争创全域旅游试点县,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

  ——围绕全面小康,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构建新格局

  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的新型城乡格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十三五”期间消除绝对贫困,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从2016年起,力争每年建成50个左右的小康达标村。

  ——围绕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改善上展现新形象

  全面推进美丽榆中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山水林田保护和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北山生态环境修复、南山生态屏障保护和中部川区特色经济林建设,实施宛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兴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和白虎山绿化造林工程,全面开展道路沿线造林绿化活动。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县森林面积达8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35%,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围绕民生改善,在和谐社会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输转城乡劳动力50万人(次),创收90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