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投稿

甘肃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提升质量品牌影响力

2016-01-20 10:47:23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提升质量品牌影响力

  2015年10月26日,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一行,在副省长夏红民的陪同下来到天水开发区电工电器企业检查指导质量工作。

  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在陇西县召开。

  兰州百合种球脱毒原原种及种质资源库种。

  中盛公司农产品加工标准化车间。

  高原夏菜成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关于“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知名品牌创建工作”的要求,打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良好环境,规范地方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共有7个产业区获批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我省7个品牌示范区的筹建必将进一步规范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提升相关产业的区域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有力地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为提升我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良好条件。 ——题记

  天水开发区电工电器知名品牌示范区

  自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全国电工电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来,天水市坚持“以‘长城电工’为核心创建电工电器知名品牌示范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西部电器城”的建设理念,完善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措施,督促企业建立覆盖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的质量诚信管理制度,引导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30余个电工电器产品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占全市总数的39%;长城电工天水电器集团荣获2014年度省政府质量奖,天水长开互感器有限公司荣获2013年度市政府质量奖,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荣获2014年度市政府质量奖;建成了9个国家级、省级电工电器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为加快天水电工电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电工电器产业品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围绕创建水平提升,强化保障增合力。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全国电工电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筹建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联席会议及专题会议18次,出台了《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品牌建设规划》《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奖励办法》《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奖实施办法》等扶持性政策,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还制定了《创建工作重点任务分工表》,将示范区创建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具体到单位,确保阶段性工作落到实处。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管控保质量。一是建立健全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每季度对开发区电工电器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二是建立电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园区内单位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检验机构全部参与,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三是督促建立覆盖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的质量诚信管理制度,辖区内所有电工电器骨干企业签订了质量诚信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开。四是帮助引导骨干企业建立重大质量事件报告制度。五是引导和帮助骨干企业积极采用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六是建立质量安全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定期对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围绕产品提质增效,精心培育树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发展理念。开发区30余个电工电器产品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6个电工电器类商标获甘肃省著名商标,“长城”“二一三”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积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截至目前,开发区电工电器产业领域已授权各类专利76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件,大力弘扬了品牌文化。

  陇西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陇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千年药乡”和“中国药都”。国家质检总局于2014年4月30日批复同意陇西县创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一)建立组织机构,深化改革创新。为了加强对全县“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种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陇西县“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种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方案》。

  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示范区筹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创建宣传口号和区域品牌建设理念征集等,每年整合筹措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园区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陇西县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先后组建成立“一院三中心”(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甘肃省中药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及甘肃省陇药产业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发展理念,“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了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全县累计申报注册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甘肃省著名商标7个;甘肃省名牌产品3个。2013年以来,全县中药材产业领域共申请各类专利57件,获授权21件。

  (二)完善质保体系,提升产品质量。

  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建立了质量安全综合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出台了《陇西县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了中药材产品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理机制,并通过加强对企业的日常巡查、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

  建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制定出台了《加强中药材产业相关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督促辖区内所有标杆、骨干企业签订质量诚信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开,完善质量信用档案,并按照相关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估指标、标准和评价程序,对中药材企业质量信用进行分类分级监管,以此作为登记、认证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近年来,陇西县加强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先后将首阳中药材市场、文峰药材交易城和中天药业确定为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从而提升了中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七里河区百合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2014年11月14日,国家质监总局批复七里河区筹建“百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后,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国家、省、市质检部门精心指导下,充分发挥现有百合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推进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

  (一)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区上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质监、农业、宣传、工商、食药监、科技、工信、商务、发改等9部门抽调12名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层层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对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逐级分解,靠实责任。

  (二)完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政策保障到位。为了切实保障百合产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七里河区百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促进百合产业发展和示范区建设所涉及的土地、资金、金融、税收、奖励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夯实了政策保障基础。

  (三)强化制度建设,切实做到规范管理到位。七里河区把狠抓制度建设作为创建示范区工作的有效措施来抓。充实和完善了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经费保障制度、质量监管制度、企业诚信制度、品牌创建制度、表彰奖励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做到人才支撑到位。多渠道、多层次引进和培养一大批熟悉业务、懂经济、擅长管理的百合产业发展专业人才,积极投身百合产业发展,为创建全国百合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充分发挥省市科研院校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支持百合脱毒种球繁育、保鲜储藏、精深产品加工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研发,强化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能力。

  (五)强化项目建设,助推百合产业转型升级到位。为了有效保障示范区创建工作,区财政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示范区筹建的工作经费。同时抓住出台扶持百合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加大了财政资金保障和项目整合力度,加大百合脱毒种球繁育体系建设、贮藏体系建设、精深加工体系、市场体系、信息体系,百合基地建设等产业开发项目争取力度,特别是百合高产创建示范区、脱毒种球繁育基地建设、百合初级产品精细加工、百合干全自动生产、速冻脱水百合干生产线等一大批项目的建设,为创建百合知名品牌示范区搭建了平台,夯实了建设基础。2015年以来,全区累计争取、整合百合产业化项目及各类扶持资金5000万元,全力推动和支持百合产业的转型升级。

  镇原县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品牌示范区

  镇原金龙工业集中区创建甘肃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于2015年5月。该示范区现已有甘肃名牌产品6家,分别是甘肃中盛农牧有限公司、庆阳市奥凯食品有限公司、庆阳市凯迪塑业有限公司、甘肃新一代食品有限公司、庆阳市维思特食品有限公司、甘肃新世纪食品有限公司。该示范区自创立以来,坚持“快速、高效、生态、循环”的原则,经过近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轻工建材、医药化工为补充的循环产业分布体系。同时以名牌产品示范带动全县企业求质量争名牌,推动全县企业在质量强县、名牌兴企方面迅速发展。

  围绕“示范区”建设,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镇原县“甘肃省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领导小组。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创建实施阶段,通过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围绕“示范区”建设,在继续落实涉及土地资源使用、税费优惠、奖励扶持、组织及环境保障等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出台新的土地、财政、融资等政策措施,支持区域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

  严格准入退出。示范区将按申请条件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取消其已获称号。

  (二)加快品牌建设。

  1.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制定出台品牌发展规划和支持品牌建设的培育政策、措施及品牌危机应急处理办法,建立品牌危机应急处理机制;积极参加全国各种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关评选及价值评估活动;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满意度测评,为品牌建设提供指导服务。始终围绕品牌建设与发展目标,坚持“五统一”,积极整合现有品牌和创建区域中高端知名品牌。

  2.强化品牌宣传及品牌营销。深入开展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品牌宣传工作,通过互联网站、电视、报刊各种平面媒体、企业实体、权威专家等宣传形式,对“示范区”品牌进行强势宣传,有效展示和扩大品牌影响。积极组织力量,加强与省内外有影响、实力雄厚的商标咨询、品牌策划营销公司及知名实体企业的广泛合作,真正做好“示范区”的品牌营销。

  (三)强化督查考核。

  把“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建设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对各单位建设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排序,对成效突出的在全县通报表彰,对建设工作滞后、影响整体进度的单位提出通报批评,并查找原因,限期整改。

  榆中县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范区

  榆中县已成为我省乃至西北最大的“西菜东调、北菜南运”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自2014年11月,榆中县兰州高原夏菜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以来,榆中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筹备,成立了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榆中县质量发展及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启动促进会议,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一)加强行业整治,进一步提升高原夏菜产业质量。一是引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各高原夏菜产业相关企业进一步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骨干企业都设立了首席质量官,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品提升。工信部门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二是加强行业的质量监管。农业、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对高原夏菜产业相关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高原夏菜产业质量监控,杜绝发生县域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三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县质监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骨干企业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并向社会公开“质量诚信承诺”。

  (二)加大投入,推动企业创新。一是加快新技术的引进。鼓励高原夏菜种植和相关产业采用新的技术,并积极争取对产业提升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技改项目,提升高原夏菜行业整体水平。二是加快自主技术开发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三是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激励引导企业自主制定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鼓励和推动企业技术标准成为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四是加大经费投入。

  (三)实施品牌战略,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榆中县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在榆中县高速路出口等重要位置设立了大型广告标语,并不断推进从品牌到名牌、从单一品牌到产业品牌体系建设。高原夏菜产业相关企业不断强化品牌创建主体意识,县质监局、农业局、工信局、食药监局对创建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三品一标的企业在项目中予以扶持。组织申报“榆中高原夏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榆中高原夏菜速冻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对新获著名(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奖励。县农业、工商、质监、食药监、商务等部门重点打击假冒、侵权商标品牌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四)打造公共平台,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高原夏菜蔬菜检测中心的能力,打造高原夏菜产业链检测中心和实验室。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创新支持力度,加强和提升高原夏菜网络的技术研发,把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成县域品牌的网络集聚平台。

  敦煌市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近年来,敦煌市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以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契机,以雅丹地貌、鸣沙山—月牙泉两大景区为重点,坚持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塑造、品牌化打造的工作理念,全力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鸣沙山—月牙泉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5年9月,由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等景区组成的敦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敦煌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一、坚持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敦煌市根据《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投资亿元完成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将鸣沙山月牙泉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沙漠体验、文化交流和地质科研于一体的国内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同时,按照《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保护规划》,近年来敦煌市先后投资1亿多元,修建了玉门关至雅丹旅游专线公路、景区内旅游道路等景区建设工程和项目,将使景区接待环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坚持精细化管理,示范区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敦煌市邀请专家、教授,举办了消防安全、特种设备使用、外语、文明礼仪、历史文化、景区知识、普通话等专题培训班;举行了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和讲解员(导游员)风采大赛;坚持常态化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对管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提升;重新设计了景区工作人员、讲解员服饰、工号牌,推行微笑服务。以建设平安景区为目标,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建立了景区治安派出所,对景区进行治安巡查和保护;组建了景区应急救援大队,配备了应急救援物资,切实保障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在游客中心配备了消防、医疗、救助等设施设备,设立了顾客投诉处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在景区内部健全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切实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的旅游环境。

  三、坚持品牌化打造,示范区知名度不断扩大。

  敦煌市充分发挥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亮点特色,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宣传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大范围进行宣传推介,树立了示范区良好的品牌形象。敦煌市先后组织编辑出版了《敦煌雅丹奇观》《神奇的鸣沙山》等一批影视剧目;成功举办了敦煌丝绸之路国际友好马拉松赛、中国敦煌(国际)葡萄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会赛事活动,使敦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6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4.4倍、4.5倍。

  武都油橄榄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陇南市武都区是中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被列为中国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的荣誉称号。

  多年来,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武都油橄榄产业发展,把油橄榄作为强区富民的特色优势产业,确立了“努力创建全国最大的油橄榄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的发展战略。

  武都区质监局等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应对产品质量安全等突发事件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油橄榄种植及生产加工工艺全部符合地理标志产品要求。每年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均不低于98%,专项检查合格率99%,风险监测合格率100%;重点企业全部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企业管理体系认证水平显著提升,其中通过GAP认证企业13家,通过HACCP认证企业13家,通过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3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家;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增强,陇南田园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政府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油橄榄黄酮提取物和油橄榄苦苷提取物企业标准;打击地理标志产品假冒伪劣工作成效明显,各方对品牌维护以及监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经媒体曝光问题事件或大规模的消费者投诉次数为0。

  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及省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武都区积极申报全国油橄榄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在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后,武都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的相关要求,及时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油橄榄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并按照筹建方案拟定下发了安排意见,召开了政府联席会议,明确了各部门工作任务。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为筹建示范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范围。通过电视、报刊、微博微信及时发布筹建工作动态,主动联系中央电视台对武都油橄榄作了专题报道。同时,在辖区重点区域、油橄榄示范园、标准化中心苗圃、五河流域等张贴宣传牌,省市质监局多次对武都油橄榄筹建工作进行了督察指导,充分肯定了筹建成果,并指出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品牌建设、地理标志保护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创造性结合要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全省推广,这为进一步打造武都油橄榄的品牌知名度,开辟了新思路,为武都油橄榄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武都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经济贡献地位不断彰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