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正文
投稿

平凉华亭:大学兄弟俩创业“牛”起来

2016-01-06 08:56:1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大学兄弟俩创业“牛”起来

  华亭县马峡镇寺沟村大学生高刘渭、郭伟兄弟俩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返回农村,重当儿时放牛郎,创业之路从养牛起步。

  “生在山里,祖祖辈辈都有养牛传统,大学四年是父辈靠养牛挣的钱供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养牛这份活计”。谈起回乡创业,高刘渭对养牛满怀深情,“人还是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好。我们从小就放牛,不缺技术。生在大山,坐拥这座绿色宝库,我认为养牛还是能发家致富的。”

  凭着这份感情和信念,2013年7月,高刘渭和郭伟大学毕业后,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投资20多万元,在村子河边的一处空地上建起了养殖场,养了6头牛和100多只羊,一心一意当起了大学生“牛倌”。

  “养牛是个细心活,也是个技术活,一点一滴都马虎不得。”为了学习更加科学的养牛技术,兄弟俩找来很多关于养牛方面的书籍,边学边干,慢慢摸索牛的生活习性、掌握牛的生长特点。天道酬勤,养牛的第一年,他们便赚了7万多的利润。

  “第一桶金”筑牢了兄弟俩养牛创业信心。2014年5月,兄弟俩通过多方借贷又投资50万元,扩建了养殖场地,引进了40头西门达尔牛,建起了青贮饲料氨化池,收购存储饲料200多吨,给牛贮藏了一年的“营养餐”,养牛场的规模逐步扩大。

  “西门达尔牛品种优良,最快20个月可以出栏,一头牛成本一般在5000元左右,如果宰了卖牛肉一头牛能卖1.4万元,除去成本,一头牛保守算也能赚个8000多块钱,这样算下来,一年至少可以赚个10来万”。算起养牛增收账,高刘渭井井有条、胸有成竹。

  对于更多大学生而言,创业也许仅仅是个梦想,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政策将其“扶上马、送一程”。

  2015年,兄弟俩申请了40万元的养牛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和30万元的草畜贴息贷款。借助政策“东风”,修起了4座现代化牛舍和两个青贮饲料氨化池,流转了500亩山地种上了苜蓿草饲料、200亩川地种上了玉米。“万事俱备,只欠市场。”于是,根据各自特长,兄弟俩一人专心搞养殖,一人负责跑市场,搞营销,创业之路“牛”了起来。

  “现在,我们牛存栏86头,年底预计能出栏30多头,纯利润十五六万。”谈起未来,高刘渭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村基本家家户户都有牛棚,可这几年,多半人都不在家种庄稼,外出打工,没人养牛了,牛棚闲置着。最近,我们正在和大伙儿商量,准备学习‘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在村上建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们专门负责养殖基础母牛和技术指导,然后向村民投放牛仔,实行订单回收,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讯员 张小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