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看老乡】崇信张强生:“乡村领头雁”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
初春时节,走进张强生的黄寨塬杂粮加工厂,张强生带领工人正在娴熟地操作机器,杂粮加工生产线有序运作。
今年43岁的张强生是崇信县黄寨镇白新庄村人。年轻时由于家里穷,他外出务工,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与灵活的头脑,让生活慢慢好转起来。
“乡亲们常年在土里刨食,累得不行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跟外面根本没法比。”2004年,张强生回家过年时看到家乡依然贫困,心里很不是滋味。
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了村上要实施新农村建设,修建一大批小康住宅,到时候可能需要大量的建筑工匠。在得到村支书的肯定后,他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
当年过完年,张强生便拿出了在外务工的全部积蓄,带着村上40多个有建筑技术的村民,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在他的带领下,施工队伍一天天壮大了起来,大伙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初次创业成功,张强生的信心更足了,眼光也更长远了。
2009年,县、乡不断加大对红牛养殖政策扶持力度,牛肉市场价格也较稳定,张强生又萌发了养牛的念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学习,张强生掌握了养牛技术。5月份,他建起了1座20间300平方米的双面养畜暖棚,购回育肥架子牛30多头,开启了自己的养殖之路。
“刚开始养牛那会,整天待在牛棚,喂草、配料、清理牛粪,每样都亲自上手,生怕有一点闪失。”张强生感慨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半年时间,牛棚就出栏育肥肉牛20多头,挣了3万多元。
尝到了养牛的甜头后,张强生与6名党员群众注册成立了强盛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养牛队伍中,村内养殖专业户已达30余户,户均收益3万余元,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张强生又将目光瞄准了杂粮种植加工销售行业。
2017年11月,张强生积极争取县上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注册成立了崇信县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在家门口开办了黄寨塬小杂粮加工厂,购置生产加工设备12台套,建成荞面生产线、小米生产线、杂粮加工包装线。
“我们厂生产的小杂粮品种丰富、品质优良,每天能加工荞面5吨、小米5吨、杂粮1000多公斤,很受大家欢迎。”张强生说,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绿色、健康、营养,他的小杂粮让人吃得放心,顾客也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还有很多人通过淘宝网店购买小杂粮。
从小杂粮入手,张强生成功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路。富起来的他,没有忘了乡亲们。
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办了小杂粮种植基地,流转本村土地300多亩,和村上80多户群众签订了订单式种植协议,以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种植的胡麻、荞麦、谷子、黄豆、苦荞等杂粮,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1.2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我在小杂粮加工厂务工,每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到了秋季自家种植的荞麦、谷子收获以后,还能卖到加工厂,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村民张伟伟乐呵呵地说。目前,张强生已经带动150多户像张伟伟这样的农户种植小杂粮,解决本村及附近村庄剩余劳动力30多人。
随着人才战略的大力实施,在崇信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像张强生这样的“乡村领头雁”,他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苦干实干,带领群众奔向幸福生活。
通讯员 梁蕊 田金栋
相关新闻
- 2022-03-08【小康路上看老乡】庄浪:“牛夫妻”的“牛事业”
- 2022-03-08【小康路上看老乡】华亭:扶贫车间致富忙
- 2022-03-08【小康路上看老乡】宕昌南阳镇: 不负春季好时光 订单树莓“钱”景旺
- 2022-03-08【小康路上看老乡】成县红川镇:丹参种植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