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站位推进 高标准巩固 ——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
原标题:高站位推进 高标准巩固 ——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王煜宇
近日,在陇南白龙江畔,武都区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整洁有序,一栋栋统一规划的藏式小居,错落有致,俯瞰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造型。安置区内公共服务设施俱全,周边万亩花椒林、千亩核桃园、加工企业车间、康大集团肉兔养殖场依次延伸。来自坪垭藏族乡8个村的1236户5731名群众搬迁入住,彻底告别了山高路远、贫困落后的生活,在这里稳得住、有业就、生活好。
这是我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巩固搬迁成果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聚焦脱贫成效,加快项目建设,以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出发点,按期完成11.4万户49.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成集中安置点1724个。在此基础上,压茬推进后续扶持工作,“十四五”实施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初步构建了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就业增收渠道广泛、社区治理初见成效的后续扶持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我省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坚持精准施策,做好搬迁“规划文章”
省发展改革委围绕“搬迁哪些人、搬到哪里去、补助多少钱、生计怎么办、搬后如何管”等关键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科学合理编制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做到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四避开”,城镇、中心村、园区和景区“四靠近”,鼓励进城入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相结合,引导群众逐步向城镇有序搬迁,实现梯次转移。
古浪县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祁连山高海拔山区、浅山干旱区和北部沿沙区,由于南部高海拔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恶劣,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非常突出,有7个乡镇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矛盾突出,输血式扶贫收效甚微。
脱贫攻坚战以来,古浪县实施黄花滩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现搬迁群众由山区贫困落后面貌到现代城镇化生活转变。搬迁群众打破行政区划,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设计平房、楼房各4种户型,自主选择所需户型,对无搬迁能力的低保户、特困人群实行政府兜底,免费提供小户型住房。“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自筹款不超过1万元。
与此同时,一体化配套基础设施,按照人均1.75亩标准平整分配产业用地,共开发农业和生态用地12.4万亩。黄花滩移民区4504万立方米用水指标获得批复,规划建设调蓄水池51座15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缺水难题。安置区建成各类学校28所、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67所、文化广场16处,各安置点均配套商贸区、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搬迁群众李应川说:“我家现有1座温室大棚、4座暖棚,每年收入比在山里住的时候多了2万多元,日子过得好着哩。”
狠抓规范管理,做好搬迁“建设文章”
在省发展改革委推进下,陇南市武都区坪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投资4.694亿元,安置区按照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设计了5种户型的民房供搬迁群众选择。安置区街道四通八达,兰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兰渝铁路也傍山贯通,行政服务中心、派出所、卫生院、小学、幼儿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藏戏传习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陇南市坪垭易地扶贫搬迁点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这在全省绝非个例。
我省建立了“省级统一领导、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易地扶贫搬迁责任体系,对搬迁各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层层压实攻坚责任。省发展改革委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步建立“党组成员联系市州、处室部门联系县区”督导责任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对于政府统规统建的安置住房,严格执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住房质量安全。对于搬迁群众自建和联建的安置住房,在坚持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指导各地健全完善符合本地特点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对有建设能力的搬迁农户,尊重其主体地位和生产生活习惯,由群众按照设计户型、面积、标准和时限自主建设住房,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通过群众的有效监督来保证工程质量,激发了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后续扶持,做好搬迁“后续文章”
搬迁任务完成后,省委省政府将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任务,继续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
2021年5月,省政府在临夏州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及时总结有关县区后续扶持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组织各地通过现场学习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目前,全省形成以县域经济发展为支撑,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引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各具特色的产业扶持新格局。部分地区引进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全面发展。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发展路子,采取“自建”和“外引”相结合的办法,探索推广“蓝天模式”“康美模式”“中天模式”和“中盛模式”等龙头企业帮扶机制,基本实现了每个县区都有龙头企业带动。
民乐县依托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园、戈壁农业示范园等种植基地,吸纳搬迁群众参与发展,生产的有机蔬菜、水果成为高端食品远销省外,实现企业与搬迁群众共赢发展。古浪县依托黄花滩安置区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828座1.6万亩,养殖暖棚2.4万座133万平方米,搬迁群众通过“羊银行—贷母还羔”的模式获得收益,羊存栏量跃居全省前列。
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区以大中型安置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设一批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同时开展“三变”改革,完善群众利益链接机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突出确权、产业、主体、入股、融资五个关键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我省还把及时就业作为搬迁群众“稳得住”的重要举措。建立台账盯就业,劳务输转稳就业,项目扩岗增就业,技能培训促就业。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及时让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通过社会融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后续扶持的新征程上,已脱贫搬迁群众将继续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相关新闻
- 2021-05-20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召开 程晓波出席并讲话
- 2021-01-05任振鹤在宕昌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情况看望慰问帮扶户
- 2020-11-25甘肃全省49.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贫困
- 2020-04-06【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搬迁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