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秦遇龙 吕江宇
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对数字经济建设的推动引领作用,在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政务、产业双轮驱动的相互促进、统筹发展的新态势。
“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需要和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举措。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其中,数字政府意指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起着牵引性、带动性作用,保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持续安全发展。甘肃要紧抓发展机遇,把建设“数字甘肃”纳入全省工作大局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对数字经济建设的推动引领作用,在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政务、产业双轮驱动的相互促进、统筹发展的新态势,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智慧动力和智能保障。
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一体化”全面推进
明确要求,立足全局。数字化建设发展是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能够有效推动甘肃省数字化建设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区域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聚焦数字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围绕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化与人民生活的全面结合,以数据赋能与场景牵引为数字化发展的主线,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全省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快速发展,打造现代化、特色化、绿色化、生态化的“数字甘肃”。
高位推进,突出特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数字化改革建设发展作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和新动力,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突破口,立足实际需要,发挥后发优势和“杠杆”作用,大力撬动经济和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打造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先行省,促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超前谋划,注重深度。加强总体谋划,完善体系架构,优化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全面推进全省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全省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重构城市大脑与产业大脑双轮驱动模式,大力提升全省数据建设服务能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网兴业”的目标。以政策引导和能力支持,实现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者相互促进,建设有机、协调、统筹发展的“高质量省域”。
突出“两高、两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突出高标准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是全省数字化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有效推动全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化的职能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与数据融合,建设高效、规范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助推全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快速发展。
突出高质量建设。重视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模式创新,以建设数字政府为突破口,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建立大数据驱动的政务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高标准谋划建设我省“数字政府”;做好规划,将政府服务能力提升为驱动力,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协同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全省数字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突出效能化建设。把好集约化建设和服务效能的关口,在建设过程中重视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严格遵循科学规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协同,集约共享,高效节约,讲求服务和运行效果。
突出特色化建设。坚持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引擎,通过数字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强化数据要素在整个经济循环中的积极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优化,另一方面强化技术、产品、服务、企业质和量的大幅度提升,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着力发挥“三大优势”,赋能数字经济
发挥产业优势。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产业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有效推进甘肃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圈,关键在于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强特色和优势产业,形成全省、全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极。甘肃要以产业的数字化为牵引,走互联网+优势资源、传统产业、特有政策、区位禀赋、特色文化的创新模式,加大数据信息产业扶持培育力度。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尤其要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大力支持数据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的数字化和融合发展方面做出成功案例和典范。甘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选择符合省情的正确路径,走强省会、强支撑、强辐射、强带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和必备条件。要以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可持续性的绿色生态新兴产业作为有力支持,依托省市资源和禀赋优势,大力发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智慧化、数字化为切入点,走特色化、新型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发挥政策优势。甘肃要依托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政策平台,以大数据赋能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形成一产多业的绿色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拉升产业链完整性,带动构建产业链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精准招商,促进强链、补链、固链等重大项目落地,探索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以数据信息产业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特别是在强省会的布局中,要抓住用好新基建的机遇,从定位、水准、内涵等方面对省会兰州进行补充和提升,以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强省会建设,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培育增长动能,推动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产业兴城,切实发挥省会城市对全省、全市、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发挥区位优势。“数字丝绸之路”正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数字桥梁,甘肃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继续加大“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力度,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加快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贸易、金融、产业、科教文卫等领域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开辟新蓝海。省会兰州作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要挖掘并整合人才、教育、科技、金融、区位及产业资源优势,以构建新型产业链和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为目标,按照数据是核心,产业是基础,服务是主轴,研发、交易是两翼的总体架构,实现以兰州为核心的“一心多园、一核多圈”,跨越物理边界的全区域、全国“虚拟”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产业链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和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甘肃从资源大省走向产业大省,着力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者分别为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调研员,中共永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努力打造西部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简景龙
打造统筹谋划新高地,打造简政放权新高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打造技术研发新高地,打造筑巢引凤新高地,打造科技金融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甘肃科教资源在西部而言相对丰富,应立足这一比较优势,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明确方位,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着力增强科技支撑力,走出一条立足甘肃实际、具有甘肃特色、形成甘肃优势的创新型省份建设之路,努力打造西部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打造统筹谋划新高地。树立“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意识,引导中央在甘和本省相关企业、高校、院所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培育形成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我省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资源布局、统筹资金安排,凝练重大课题、找准投入切口,通过事前积极引导和事后合理补助等方式,集中财力加大对重要创新团队、重大科研平台、重点攻关项目支持力度。以“兰白两区”为主要载体,从市场发展程度、产业发展现状、科技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多建一些学科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和大科学工程,培育形成一批高质量高能级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打造简政放权新高地。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加强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探索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价值早发现、早实现。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真正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当中来。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帮助他们充分释放才华和能量。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探索实行“张榜求帅”“设榜选帅”“揭榜挂帅”等制度,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试点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按照“课题源自市场需求、成果交由市场检验、绩效通过市场评估”的创新决策思路,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化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形成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建基地、扩规模、聚集群,通过延链补链、稳链保链、壮链强链,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优势,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加强对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构建链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研究建设高效安全的储能装置,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着力构建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形成产业内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间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打造技术研发新高地。以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升级为中心任务,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自主立项、先行投入,积极主动开展研发活动。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向,对企业开展的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研发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加快技术集成配套和转化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支撑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发挥高校院所的学科优势和专业能力,开展行业关键问题、产业技术问题和企业现实问题的会诊研究和联合攻关。
打造筑巢引凤新高地。打好本土高端人才“保卫战”,不仅要靠待遇留人,更要靠事业留人,不断优化现有高端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引导高端人才为甘肃各项事业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打好引进高端人才“攻坚战”,集中现有资源精准引进,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吸纳,做到引进一个、培养一个、留住一个。坚持“两条腿”走路,把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外部人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不能孰轻孰重搞不公平待遇。人才保障政策既要尽力而为积极创造条件,也要量力而行不作过度承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出实招、用真招,在就医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措施、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竭尽所能地改善条件、提供便利、落实待遇,切实增加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打造科技金融新高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改革信贷管理机制,加强行业分析和风险评估能力建设,根据科创企业、高技术制造业“轻资产、重智力”“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鼓励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探索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管、研发等关键岗位人才信息作为授信评审要素,开发出适合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按照“筛选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思路,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上市后备企业。建立“政银企担”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检索平台,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理念,帮助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作者单位:甘肃省委办公厅)
以“新基建”厚植甘肃经济发展新优势
郝希亮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据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社会数字化发展水平,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新基建”是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基建”对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新基建”涉足的重点领域及关键问题,推动我省经济数字化转型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深化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积极探索以“新基建”为突破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要发挥创新引领、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先发展和完善自身。要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统筹网络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围绕宽带网络、5G、IPv6,推进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数字经济网络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统筹优化全省数据中心布局,引导传统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布局发展。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引导全省各市(州)有序发展数据中心,稳步推进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数据中心集群格局。统筹布局丝绸之路信息港数据中心分级、分区域建设,培育丝绸之路信息港云计算大数据集群品牌,加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培育数据资源要素市场。建设甘肃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积极承接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算力保障基地,形成数字“银行”。完善数据共享平台体系,探索运用数据沙箱、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新技术,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和开发利用机制,促进政务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依法合规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各种新业态的发展。加快推进“东数西算”试点工程,依托大中型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基地设施,打造跨区域算力资源协同发展的样板。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集聚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升甘肃省内文化数据资源汇集和开发利用能力,实现甘肃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目标。加强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利用,探索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安全评估和风险管控机制,培育可信中立的公共数据运营服务机构,为公共数据进入要素市场创造条件。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一要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甘肃数字农业发展行动,着力于农业生产、加工环节数字化改造,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大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建设甘肃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全面采集整合各类涉农数据资源,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整合现有涉农业务数据系统,打造全省数字农业“一张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重点开展鲜活农产品社区直配、放心农资下乡、休闲农业网上营销,加强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线上线下互动。
二要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以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理念为指导,围绕黄河流域甘肃段、河西走廊、陇东南聚集带的产业,聚焦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形成智能制造为驱动的新型工业体系。推进传统工业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促进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敏捷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互联网+”新型制造模式发展,促进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
三要加快服务业数字转型。在金融、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行业,继续拓展数字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智慧交通、创新创业、数字金融、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在旅游、健康、养老、教育、餐饮、娱乐等领域,以个性需求、个性体验为目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定制服务的新业态。加快数字技术与交通、物流和设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服务业数字化应用水平。支持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稳步开展网络金融业务,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线上办理,规范发展互联网支付业务及区块链等新型金融业态。支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金融产业服务,规范发展金融网销、供应链金融、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推进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监控预警中的作用,加强事中监测,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持续提升社会数字化发展水平。在智慧城乡建设中,从新型智慧城市延伸、县城智慧化改造、乡村“网格化+信息化”覆盖三方面着手,强化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城乡老旧社区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实施数字乡村建设,以政务服务、医疗、教育、现代农业、物流等领域为重点,提升农村地区社会数字化发展水平,化解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搭建甘肃智慧人社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式,建设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统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大数据平台,推动大数据在城乡劳动用工、创新创业、社保基金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在智慧交通建设中,大力推进交通领域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双头并进建设格局,提高对人流、车流、物流信息等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建成“大通道+大数据+大产业”的创新发展体系,提升全省交通运输业治理能力数字化水平。
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资源汇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中国“新基建”的优势,围绕中亚、西亚、南亚、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先进数据中心、数据计算、储存、传输等方面的业务需求,积极开展数据共建共享协作,建设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数据中心。通过相互融通和协商,逐步展开有关国家的政策法规、贸易往来、口岸通关、物流、电子商务的数据汇集,进一步展开空间地理、科学研究、工程项目、合作企业、合作园区、社会舆情的数据汇集,形成相互服务式的信息汇集中心,稳步打开“数字丝绸之路”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蓝海。
(作者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新闻
- 2018-03-16【理论】宪法修改:为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障
- 2021-12-07【领导干部论坛】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建勋:奋力开拓交通强国甘肃新征程
- 2021-11-18深刻认识全会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2021-11-15奋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