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鸣沙复响起和声(新知)

22-01-13 15:1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鸣沙复响起和声(新知)

  张向阳

  【现象】“敦煌城南山鸣沙,中有大泉古渥洼。”甘肃敦煌鸣沙山自古因沙“鸣”著称于世。然而由于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增加等原因,鸣沙山的沙粒受到磨损,一度导致鸣沙共鸣机制丧失,成为“哑沙”。不久前,长期专注于沙漠科学研究的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研究发现:30余年的封禁保育,让闻名世界的敦煌鸣沙山“鸣”声再起,且存在多处鸣沙群。鸣沙山复“鸣”,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让人们看到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

  【点评】

  鸣沙又称响沙、哨沙或音乐沙,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分布于海滩或沙漠中。自然沙粒表面在风蚀、水蚀、化学溶蚀等作用下形成多孔(坑)状结构,进而构成共鸣腔,成为鸣沙发声的关键所在。现实中,鸣沙现象并不常见。正因此,鸣沙胜景被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的乐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记载有鸣沙地8处。敦煌鸣沙山呈金字塔形沙丘,在东北风、西北风和西南风的常年作用下,沙子得以保持洁净,再加上地形、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能够发声。

  沙漠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再加上滑沙等人类活动增加,产生了大量粉尘,沙丘的发声机制遭到破坏。上世纪90年代,敦煌鸣沙山渐渐成为“哑沙”。这不只是自然美景、旅游资源的损失,也直接威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令人痛心。这警示我们,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是行不通的。为恢复其自然状态,当地启动鸣沙山封禁保护项目,划定沙化封禁区,开展封禁保护、植被保育工程,使得人为过度干扰大量减少。如今,经过多年的科学保护,部分沙山的沙粒得到淘洗、表面被净化,重现“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的奇特现象。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哑沙”复鸣,既是还历史旧账、弥补生态创伤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和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的过程。科研人员数十年投身“鸣沙为何而鸣”课题的研究,破解了鸣沙机制,不仅为科学修复提供了助力,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贡献了思路。事实上,只有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原理,才能为生态修复与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更多支持。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从沙漠到湿地,从森林到草原,从河流到海洋,地球上遍布着各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如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遵循规律的科学意识和保护生态的务实行动都不能少。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才能奏响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听音符。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3日 第 05 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山丹:乐享冰雪迎冬奥 山丹:乐享冰雪迎冬奥
  • 庆阳市西峰区冰雪运动带热乡村旅游 庆阳市西峰区冰雪运动带热乡村旅游
  • 临夏州和政县:“冷资源”带来“热产业” 临夏州和政县:“冷资源”带来“热产业”
  • 游客在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体验冰雪乐趣 游客在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体验冰雪乐趣
  • 兰州市开展肉制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 兰州市开展肉制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
  • 甘肃公开曝光第三批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电话用户黑名单 甘肃公开曝光第三批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电话用户黑名单
  • 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疫情防控提醒 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疫情防控提醒
  • 甘肃省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市场体系 甘肃省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市场体系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加强信访工作 营造和谐环境——徐志强
2   肃州区荣获“2021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区
3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出台规划促进妇
4   2021年度平安甘肃建设工作实地检查考评
5   酒泉市公安机关举办庆祝第二个人民警察
6   为武威这位“板凳所长”点个赞!
7   【聚焦2022甘肃两会】凝心聚力 彰显政
8   黄河水清凌凌 群鸟栖息黄河岸边觅食嬉
9   兰州中学生课堂“新解”彩陶 现代材料
10   兰州牛肉面开启数字化交易
11   兰州选聘高端科技人才加强科普 让“高
12   兰州构建牛肉面非遗文化数据矩阵 启“
13   兰州中学校本课程“新解”远古彩陶:将
14   甘肃:不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课程教
15   王钧: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快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