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研究发现:生态保护助力敦煌鸣沙山恢复“鸣叫”

21-08-11 18:45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红军

  新华社兰州8月9日电(记者张文静、郭刚)全国防沙治沙标兵、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屈建军研究员,通过对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鸣沙现象持续考察基础上,近日成功发现,在鸣沙山区域内都有鸣沙群分布,且部分沙山恢复了“鸣叫”。

8月6日,游客在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内游玩。受访者供图

  屈建军介绍,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连绵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这里的沙子会唱歌?”对此,他解释,鸣沙又称为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常分布于沙漠和海滩中,而以沙漠中最为罕见,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并因此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包括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等在内的我国境内著名鸣沙山先后丧失发声功能。

  经过多年研究,屈建军发现,敦煌市鸣沙山自然沙粒表面由风蚀、水蚀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多孔(坑)状结构,构成共鸣腔,借助外力作用,在运动过程中互相摩擦、碰撞而产生极微弱的振动声响,经大量的表面空腔共振放大,从而使人耳接收到运动沙粒的发声频谱。但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敦煌市鸣沙山沙粒磨损,继而产生粉尘等杂质。这些杂质侵入沙粒表面的孔洞时,因其所产生的阻尼作用,导致鸣沙共鸣机制丧失变为“哑沙”。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曾于2019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沙产业大赛二等奖。

8月6日屈建军研究员团队拍摄的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受访者供图

  屈建军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左右,由于人类活动增多,人为过度踩滑,给鸣沙山生态保护带来困难,部分鸣沙也逐渐丧失发声机制。近年来,当地政府启动了鸣沙山封禁保护项目,划定了沙化封禁区,开展封禁保护、植被保育工程,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敦煌市鸣沙山部分沙山恢复“鸣叫”,且形成了罕见的鸣沙群。

  “经过多年科学保护,敦煌市鸣沙山的部分沙山沙粒得到了淘洗,沙粒表面被净化,沙粒经过踩压可恢复往日的‘鸣叫’。”屈建军建议,宜尽快开展鸣沙资源的科学考察,通过敦煌鸣沙资源的考察与评价,精准定位鸣沙沙丘,保护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进而为敦煌鸣沙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提“速” 甘肃提“速”
  • 甘肃省省长任振鹤:担好“绿色使命” 打造美丽中国的“甘肃样板” 甘肃省省长任振鹤:担好“绿色使命” 打造美丽中国的“甘肃样板”
  • 静宁税务:“首违不罚”促进纳税遵从 静宁税务:“首违不罚”促进纳税遵从
  • 中国甘肃网原创视频入选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 请您来投票! 中国甘肃网原创视频入选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 请您来投票!
  • 任振鹤在调研抗旱减灾工作时强调:和衷共济千方百计抗旱情 坚定信心全力以赴保目标 任振鹤在调研抗旱减灾工作时强调:和衷共济千方百计抗旱情 坚定信心全力以赴保目标
  •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初心使命——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初心使命——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 白银水川:乡村民警的“两顶帽子” 白银水川:乡村民警的“两顶帽子”
  • 【小康圆梦·看甘肃】瓜州:外通内联百业兴 生态宜居乡村美 【小康圆梦·看甘肃】瓜州:外通内联百业兴 生态宜居乡村美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提“速”
2   河西走廊 筑起绿色屏障(共建地球生命
3   甘肃省省长任振鹤:担好“绿色使命”
4   静宁税务:“首违不罚”促进纳税遵从
5   中国甘肃网原创视频入选第二届“追寻先
6   任振鹤在调研抗旱减灾工作时强调:和衷
7   “晒晒我的录取通知书”征稿启事
8   兰州石化榆林乙烯项目全密度聚乙烯装置
9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初心使命——兰州市
10   图解|肩负“绿色使命” 打造“甘肃样板
11   白银水川:乡村民警的“两顶帽子”
12   临洮:激活乡村治河“新活力”
13   【小康圆梦·看甘肃】瓜州:外通内联百
14   瓜州:创业担保贷 “贷”出“致富梦”
15   民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