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在希望的田野上(上)“铁杆庄稼”养成记
这里有立足县情乡情的富民产业。
这里有颇具情怀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这里正生发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如果说精准扶贫让乡村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那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就要让乡村产业从有变特,由特变强,由强变优,让立足乡情实际的特色产业成为老百姓的铁杆庄稼。
每到秋天,两当人的日子总会过得更为忙碌。得益于大自然的丰厚馈赠,这里的农民每天一大早都会到山里去采菌子。但是现在,他们的生活有了新变化。
石红霞一家从忙碌而又非常规律的节奏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两口子陪孩子们有说有笑地吃完早餐,给孩子安顿好早上的学习任务后,就到公司去上班了。说是公司,其实就在村里,不到一脚油的功夫就到了。
作为生产组长,石红霞一上班就一头钻进香菇大棚,和姐妹们一起来采菇了。眼下正是香菇上市季节,菌棒上新出的香菇密密匝匝、探头探脑,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分选、烘干、包装、储藏、销售,一派繁忙景象。石红霞要做的,就是带领大家做好每个生产环节的工作,让这些大棚出更多的香菇,让姐妹们赚更多的钱。
让公司发展得更好,让姐妹们赚更多的钱,这与其说是石红霞思想境界有多高,还不如说是生活对她的锤炼。以精准扶贫为主导思路的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制约两当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开始得到根本性解决,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发展质量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当地党委政府着手结合县情谋划产业发展思路。两当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冬季干冷而无严寒,夏季湿热而无酷暑。森林面积149万亩,森林覆盖率79.9%,植被覆盖率89%。良好的生态条件吸引了以黄波菌业为代表的多家食用菌生产企业投资兴业。
通过数年努力,两当县逐步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体系,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基地承载”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农户认领管护型、农户承租经营型、技术销售保障型、劳务工资型等四种发展模式,带动全县七个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食用菌栽培760万袋。在全县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石红霞也实现了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从自主创业到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三级跳。
就在石红霞和姐妹们在大棚里收获丰收的喜悦时,赵炳乐的乡村致富课堂已经开讲了。这个课堂不限人数规模,不限讨论范围,只要和蛋鸡饲养技术有关,他都倾囊相授。
作为合作社负责人,赵炳乐的业务涉及两当多个乡镇和周边县域。2013年,在陕西西安一家养殖公司打工多年的赵炳乐回乡创业,建立家庭农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
就在赵炳乐的养鸡场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业务不断拓展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在物色养殖产业的带头人。懂技术、能吃苦、善经营、肯回报的赵炳乐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合作社免费给农户提供优质蛋鸡鸡苗,并全程给予技术指导,产蛋后鸡蛋由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收购,市场低迷时以保底价收购,蛋鸡淘汰后由合作社回收销售,确保农户利益最大化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思路被当地总结为“小群体大规模”。这个现在看来多赢的金点子在当时推广得并不顺利。就在赵炳乐挨家挨户苦口婆心讲解他的致富经时,西坡镇东坡村文书张惠惠主动来找他了。张惠惠两口子都是村干部,没法外出打工,只有在种养殖业上寻找出路。
张惠惠仅用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此后她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从600只增加到两千只,她用了不到4年时间。去年仅卖鸡蛋一项,她的收入就在10万到12万之间。
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做生态支撑,有专业合作社做技术支持,有养殖大户做示范带动,农户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两当县生态放养鸡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仅赵炳乐一家合作社就发展养殖户168户,累计提供养殖信息及养殖技术3万多条,帮助养殖户增加经济效益200万元。截止目前,两当全县生态放养鸡饲养量已超过75.9万羽,产值达30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户578户,户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下一步,赵炳乐和他的合作社将全力建设鸡苗孵化生产线,从而在县域内搭建起从孵化、育雏、育成到产蛋的闭环生产线。
同样是小群体大规模,两当县推动中蜂产业的做法不是照抄照搬生态鸡产业发展经验,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丰富。他们采取“小群体标准化生产,合作社规范化管理,龙头企业和联合社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模式,由蜂农通过自主养殖、代养、托管等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合作社负责组织群众发展生产,监督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联合社制定生产标准,设立保护价统一收购蜂产品,县绿色富民公司与联合社签订购销合同,形成了蜂农生产—合作社服务—联合社管理—县绿色富民公司销售的产业体系。在金洞乡前川村村民袁顺林家里,满院子盛满蜂蜜的蜜桶告诉我们,这户曾经的建档立卡户早已告别贫困,过上了更为殷实的生活。
截止目前,两当中蜂产业已渐成规模。由秦南公司牵头的秦岭中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系全县35家大型蜂业合作社,带动2300余户近1万人参与中蜂产业发展,人均增收超4000元。
经过数年发展,两当县已发展出“ 地下有药、地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 村里有客”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格局,形成了养蜂、养菌、养鸡、中药材种植“三养一药”优势产业格局。所有这些,都为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这个基础之上,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龙头企业的负责人成为具有乡土情怀的企业家,让乡村两级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成为具有市场意识的实干家,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为具备相当技能的产业工人。我们相信,随着这些乡村振兴主力军的逐渐成熟,深植于这片沃土之上的铁杆庄稼,一定会以蓬勃之力支撑起乡村的未来。
相关新闻
- 2016-03-07陇南徽县种田老把式赶起科技潮 庄稼一枝花科技当大家
- 2016-01-13定西临洮:精准扶贫助劳务经济成旱涝保收“铁杆庄稼”
- 2015-08-22平凉市安国镇:野猪毁地啃庄稼农户损失很严重/图
- 2013-11-10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武都区发展富民多元产业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