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名家·胡杨

21-08-13 20:36 来源:新甘肃 编辑:程健

  原标题:名家·胡杨  

  【名家简介】 

  胡杨,1966年出生于甘肃敦煌,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作家协会理事、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诗歌八骏、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刊》等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出版有《西部诗选》《敦煌》《绿洲扎撒》等诗集,《东方走廊》《敦煌风俗漫记》等散文集。曾荣获冰心散文奖、诗探索中国年度诗人奖、黄河文学奖、敦煌文艺奖等。报告文学集《罗布泊前沿的生态保卫战》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随笔《嘉峪关下》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随笔集《中国河西走廊》入选“农家书屋”工程。

  【名家创作谈】

  敦煌、嘉峪关和文学梦 

    胡杨

  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写过一首诗:车过嘉峪关,看见蜿蜒的长城,就像跟诗人胡杨握手,这位纯正的诗人与嘉峪关,如同连体婴儿……

  很多朋友都说,一看见敦煌和嘉峪关这样的字眼,就能想起你。

  我觉得,一个人,一个写诗的人,如果他能够与一块土地合二为一,他是有福的。这么多年来,一块土地所给予我的,我没有辜负。

  的确,从1985年起,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以来,我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数以千计,视野从来也没有离开过敦煌和嘉峪关,曾以《敦煌沙漠上》《嘉峪关下》为题,发表了数百首大型组诗,有编辑老师无不担心,这样写下去,会不会重复,我说,不会,永远不会,因为这两处热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重镇,亦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故土,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永恒的怀念与讲述。

  在党金果勒河与疏勒河的汇合之处,荒芜的戈壁和沙漠上,涌动着芦苇的波涛和揭竿而起的红高粱,这些诗意的画面,永恒地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隔着一块戈壁带,莫高窟深藏在三危山的沟壑里,每年的四月初八,村里的四挂马车就载着全村父老乡亲去莫高窟逛庙会,神秘的佛教文化本来就充满了诗意的憧憬,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艺术的启蒙教育。后来我竟然能够在莫高窟住上一个暑假,沿着那高高低低的回廊,走进那神秘莫测的洞窟,与那些绚丽的壁画和神色各异的雕塑神交,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无比的震撼。再后来,我为了写好一组诗,就模仿古人的方式在敦煌大地上行走,东到瓜州,西至肃北、阿克塞,行程跨度在200公里以上,这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确实是一种挑战。在无垠的寂寞中,酷烈的阳光晒焦了皮肤;累了,就在古烽火台的阴凉下睡一阵;渴了,就喝戈壁山泉中的咸水,有一眼咸苦无比的泉,竟然叫“甜水井”,只有走在戈壁上,走在绝望之境,你才会真正感受“甜水井”的含义。在我的家乡新店台有一个风俗,就是男人在成年的时候一定要去一趟一百四戈壁,那是距离村庄很远的一块戈壁,你要赶着毛驴车几天几夜,风雪兼程,打一车柴火拉运回来,期间所遭的罪一件接一件:寒冷、难行的道路、翻车等,有了那一趟经历,一个男人就算立起来了。从那时起,我明白了,写作,并不是坐在书屋里就能完成的事。

  从敦煌到嘉峪关是二十世纪末的事,那是四月初的一天,早晨从敦煌出发,一眼的绿色,越走越感到一阵阵的凉意,下午到了嘉峪关竟是大雪纷飞,我仿佛跌入另外一个世界。我安放好行李,第一件事情就是骑自行车去嘉峪关关城,硕大的关城空无一人,是啊,在这样的天气,又是旅游淡季,谁会到这里来呢?我披一身雪花,融入了一座庞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怀抱,各类功能环环相扣,肃穆缜密,迷宫般的设置,使人唏嘘。站上城墙,听见了燕子的鸣叫,嘉峪关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我、欢迎我,这让我倍感亲切。极目远望,黑山和文殊山之间的狭窄的孔道上,嘉峪关横空出世,壮丽无比。不过,这壮丽,更多的有点悲壮的成分。站在城墙上的我,被风吹拂,被一座城池所感染,我知道,这里又将是我文学的处女地,是我文学梦的开端。

  年轻气盛,很多人都把它用在了喝酒享乐上,而我,在工作之余,总是骑上自行车在嘉峪关周边游荡,一身尘土,一脸汗水,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慢慢下来,说起嘉峪关,竟能够如数家珍,有朋友自远方来,也能够独辟蹊径,看到更有价值的古迹和景致。从石窟到长城,从绿洲到绿洲,从口外到口内,在嘉峪关,就像鸟儿筑巢,我铸造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充斥了令我神魂颠倒的文学梦。

  世俗的污垢总会遮蔽诗性的光泽,而自然的教育则会像淙淙溪流,注入干渴的心田,走进自然,去人没去过的地方,拓展我的眼界。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我穿越罗布泊,走进了千年古城——楼兰;踏上了可可西里,看见了成群的藏羚羊;爬上了穹隆银城的废墟,探访了古格文化的魅力;深入傲伦布拉格峡谷,亲近神秘的游牧文化之根;沿着塔里木河,寻访胡杨林的分布……尤其是2008年10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行走了10多天,因为缺氧几度昏死过去,最终到达了后昆仑所在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那里的风景绝美,动物善良,一群群雪兔簇拥在我们身旁,野牦牛列阵观望我们,藏野驴搔首弄姿让我们尽情拍摄。

  大自然是诗歌的矿藏,走进自然,处处如诗,难怪许多草原民族都在不断地迁徙中完成生活的全部,他们在寻找诗意的同时,也在诠释自己的生命。我已经出发,越走越远,正在赶赴我的文学梦。

    【名家作品集目录】 

  中国河西走廊 2010年 甘肃美术出版社 入选国家农家书屋

  中国河西走廊 2017年 甘肃美术出版社 入选华夏文明之源工程

  中国河西走廊 2020年 读者出版社 入选丝路工程(俄罗斯语 乌兹别克)

  远去的塞上烽烟 2017年 甘肃人民出版社 入选华夏文明之源工程

  敦煌风物漫记 2015年 甘肃美术出版社 入选华夏文明之源工程

  胡杨的诗 2014年  甘肃文化出版社 入选文学陇军八骏精品典藏 荣获敦煌文艺奖

  敦煌 2003年 重庆出版社 入选中国星星诗文库

  东方走廊 2003年 重庆出版社 入选中国星星诗文库

  嘉峪关下 2018年 敦煌文艺出版社 入选陇原当代文学典藏

  嘉峪关纪事 2018年 敦煌文艺出版社 入选陇原当代文学典藏

  走进罗布泊 2019年 敦煌文艺出版社 入选西部文化丛书

  触摸大地 2019年 敦煌文艺出版社 入选西部文化丛书

  中国石窟走廊之旅 2019年 敦煌文艺出版社 入选西部文化丛书

  嘉峪关筑城史 2019年 读者出版社 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嘉峪关丝路文化研究院课题

  河西走廊当代边塞诗选 2019年 读者出版社 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嘉峪关丝路文化研究院课题

  胡杨,生命轮回在大漠 2015年 林业出版社 入选中国国家地理工程

  胡杨,生命轮回在大漠 2019年 林业出版社 入选全国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工程

  丝路景像 2019年 三秦出版社 入选全国出版基金

  大地上的敦煌 2015年 甘肃文化出版社 荣获冰心散文奖

  牧歌流韵 2015年 甘肃人民出版社 入选一带一路文化工程

  地下画廊——嘉峪关魏晋砖壁画 2016年 甘肃人民出版社

  地下画廊——嘉峪关魏晋砖壁画 2019年 甘肃人民出版社 入选“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绿洲扎撒 2012年 青海人民出版社 入选诗选刊文丛

  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嘉峪关古诗词释读 2014年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丝绸古道与天下雄关——雄关旅游 2000年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丝绸古道敦煌 2015年 民族摄影出版社

  丝绸古道敦煌 英文版 2015年 民族摄影出版社

  古道西风(四卷) 1999年 中国摄影出版社

  西北望 2000年 中国摄影出版社

  敦煌雅丹地貌 1999年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张掖丹霞地貌 1999年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胡杨 1999年 中国摄影出版社

  胡杨西部诗选 1995年 文光出版社

  嘉峪关特色文化 2020年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入选甘肃开放大学教材

  嘉峪关长城历史文化读本 2020年 入选甘肃省2018年重点人才项目

  胡杨剧作选 2019年 入选嘉峪关市重点人才扶持项目

  胡杨作品研讨会文集 2020年 入选嘉峪关市重点人才扶持项目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名人笔下的嘉峪关 嘉峪关文物旅游景区丛书

  壮丽的嘉峪关——河西长城 2010年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走进罗布泊 2005年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祁连肃北 2020年 敦煌文艺出版社 入选肃北县庆文丛

  玉色祁连 2020年 敦煌文艺出版社

  河西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 敦煌文艺出版社

   【名家作品赏析】

  嘉峪关日出

    胡杨

  我和我的羊群呼出的哈气

  被一束束穿透

  流光溢彩

  不敢相信,它与我们有关

  然而,这是我们呼出的哈气啊

  透过这些哈气

  整整一座关口

  都漂浮霞光之中

  这是我们想象中的关口啊

  这是我们的先祖

  在用微笑的眼神

  观察我们啊

    【名家艺术评论】

  河西走廊的诗歌地理博物志

    燎原

  2008年,我曾以《出生地中的个人诗歌地理》为题,书写过一篇胡杨的评论(载2008年第8期《诗刊·下半月》),而“出生地中的个人诗歌地理”,也正是大家都注意到的,胡杨诗歌的标志性特征。时间已过去了11年,随着他的写作的持续深化,我想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一步看待他的诗歌。

  其一,他是当代诗人中少有的、并且是一以贯之的,站在出生地中来书写出生地的诗人。在当代诗歌语境中,出生地代表着故乡、家园、以及乡愁。这也是当代诗人涉足最多的一个共同诗歌主题。但胡杨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今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是站在故乡之外书写故乡;而依旧生活在故乡的诗人们,则更多的是站在故乡书写他乡——或者叫做远方。这种现象,源之于一个悖论性的诗歌原理:熟悉的地方没有诗意,诗歌仅只存在于远方。从这个角度上说,胡杨的写作打破了这一定式,他是唯因熟悉才体会到了深层的诗意,并于熟悉中发现了陌生,因之,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贴地而生的扎实地域经验。

  其二,建立在以出生地为核心的,亘贯河西走廊的全地形个人地理空间。与当今诸多诗人的故乡指向某个特定的山乡或平原村镇不同,阅读胡杨的诗歌我们会发现,他的出生地地理范围很大。他本人的出生地是敦煌,工作生活之地在嘉峪关,而作为一个媒体人、地理文化考察者和诗人,他的基本活动区域则包括了整个河西走廊。也因此,他又顺理成章的,将其出生地扩展为包括了整个河西走廊的个人地理文化空间。而整个河西走廊,几乎就是一个汇聚了各种地质地貌和植物生态、乃至民俗生态的“全地形”。这种“全地形”对任何一位诗人来说,都是一种罕见的丰厚资源。而胡杨本人,就是一部性能良好的山地越野车。他不但具有充分消化这些资源的能力,更全盘承接了这一资源。所以,他基于个人地理的整个诗歌空间,显得特别辽阔、丰富、多彩。

  其三,西部诗歌之后,一种诗歌写作类型的重新开启。说到河西走廊,我们会想到它是一片盛产诗歌的区域,因为除了自然生态的全地形,它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既是阳关、玉门关、嘉峪关等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的所在地,又有以敦煌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它还是以玉门石油基地、酒泉钢铁基地为主体的西北工业基地。而汉唐时代著名的边塞诗,工业建设的抒情诗, 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初起始的新边塞诗和随后兴起的西部诗歌,不但几乎穷尽了这一地域的诗歌书写资源,更将关于它的诗歌书写,定型于宏大历史风云中慷慨苍凉的山河抒情和关于历史与人生的浩叹。而这种基调,也左右了由此往后一切涉足河西走廊的诗歌书写者。但胡杨笔下的河西走廊则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这也就意味着,当大家觉得关于这一地域的诗歌只能如此书写,或者不知道还能如何书写时,立足于个人地理空间的胡杨,开启了一种新的写作类型。

  其四,胡杨诗歌的核心特征之一:河西走廊的诗歌地理博物志。如果说,西部诗歌发展到最后,大致上变更成了身居他乡的诗人们对于远方的书写,那么,胡杨这种站在出生地中对于出生地的讲述,以及贴地而生的扎实地域经验,则于此显示出了力量。他最初也许仅仅是出于一种直觉的驱使,而醉心于这一地域物态的书写,但数十年之后,你则会惊讶地发现,他的这种讲述已构成了河西走廊全景式的诗歌地理博物志。

  山脉、河流、戈壁、沙漠、峡谷、驿路、泉水、盐池、沙壕、烽火台、古城、城关、关隘、边塞、骆驼城、居延海、疏勒河、马鬃山、阳关、当金山、新店台、吐火罗泉、裕固族牧人、玛瑙、玉米、棉花、麦子、油菜花、苜蓿、向日葵、黑枸杞、芦苇、胡杨、红柳、桑树、桃、杏、榆、梨园、葡萄、沙枣、野鸭……

  这是在前西部诗歌之后的一种书写,也是一种非亲历者和秘密知情者所不能的书写,而这样的书写,则类似于耐心精细的网格填图,它在前西部诗歌无意也无力到达的地方,详尽地呈示了这片苍茫全地形中的各种地理地貌,以及游牧的草原、农耕的田野和各种自然生态,包括与之相应的整个生态链。而这样的书写,不但以它地理生态和人文民俗生态的辨识功能,对接并深化了我们的知觉领域,又以其发掘出的细密鲜活的陌生风景,成为我们新的远方。这就是这类地理博物志诗歌的特殊力量。

  其五,胡杨诗歌的核心特征之二:归真返璞的初始化视角和语言表达。

  “藏羚羊自己照顾自己/出羔的季节/成群的藏羚羊像是从草棵间/摇曳而出/新鲜的哞叫/催生了更多的草”(《库姆库里》)。胡杨地理博物志式的书写,就是由无数个这种细微鲜活,但我们此前从未见到过的陌生图像所构成。而在这段几乎不事修辞、极度简洁的描述里,藏羚羊作为草原精灵的皮实与可爱,与周边环境形成的有机生态系统,却尽在其中。

  “天气晴好/风在草丛/鸟在水边//植物们各自归位/似乎无须多言”(《小山包上》)。当我们关于这一地域的诗歌想象,无不着眼于令人惊异的物象并极尽修辞笔墨时,胡杨这样的轻描淡写则以不露声色的骄傲,暗示了他的美学感受:这片大地的诗意并不完全存在于让人一惊一乍非凡物象中,从坐在小山包上的我的视野中看过去,大地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按照自己的常规形态而存在,这就是大地的本质和真相。然而,其本质形态中那种仅为一人独享的阔大安详和暗自喜悦,于此则呈现为更高的诗意。

  这样的文字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反修辞的初始化表达。初始化在这里的概念是,从那种已经发展至可供人人共享的程序化、套路化语言系统中退出,以自己仿佛是首次看到的事物本相和由此唤醒的语词系统,来言说这个世界。因此,它是一种极度简约的语言方式,也是唯因对所直面的事物熟悉透顶、以至看透骨相后,才能获得的一种语言方式。由此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抵本相。其实诗歌中的修辞,原本是为求得对于事物更精彩、更具穿透力的表达,而在语言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个伟大成果,但有的诗句,你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它到底是个什么。而导致这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所在,因而既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当然也就无法以精确的语言去言说。这也反证了胡杨诗歌中这样的一个现象和原理:人在自己至亲至熟的事物面前无需花言巧语,最简约的言说往往即是最透彻的言说,而透彻的言说则来自对于事物认识的透彻。

  也因此,胡杨这种初始化的视角和语言表达,不但提供了一种归真返璞、极度简约的表达范式,更对当下诗歌中泛滥化的修辞,形成了一种矫正和纠偏性的力量。如果他在这一方向上更为精粹一些,会使他的更多作品臻于天籁。

  说完以上这些,我们可以对胡杨诗歌作一个大致性的归纳:胡杨的诗歌,是建立在由出生地血脉传承的个人地理空间中的写作。在西部诗歌之后,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开启了这一地域诗歌新的书写理念和模式,并以贴地而生的本土经验和数十年之功的写作耐心与积累,构成了一部河西走廊的地理生态与人文民俗生态博物志。他归真返璞的初始化视角和表达,既为当下的诗歌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和思路,更由此激活了这一广大空间贴地铺展的纵深风景,使之成为我们新的远方。

    【名家新作】

  马驹子来了

    胡杨

  雪还没化

  马驹子就来了

  在毡子上打一个滚

  就尝试着站起来

  一次,摔一个跟头

  又一次,摔一个跟头

  几次之后,它居然站起来了

  像一匹真正的马

  远处,春天的草色

  正滚滚而来

  像是无数的马驹子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名家胡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市结婚登记“全市通办”8月16日起试行 兰州市结婚登记“全市通办”8月16日起试行
  • 庆阳合水警方发还“11.27”系列保险诈骗案赃款 庆阳合水警方发还“11.27”系列保险诈骗案赃款
  • 兰州白凤桃坐高铁出园上桌富起农民“钱袋子” 兰州白凤桃坐高铁出园上桌富起农民“钱袋子”
  • 七夕鹊桥会诗意赴约来 兰州本地版“非诚勿扰”始于才华 七夕鹊桥会诗意赴约来 兰州本地版“非诚勿扰”始于才华
  • 兰州老人七夕说土味情话  相伴三十年鼓起勇气说出“我爱你” 兰州老人七夕说土味情话 相伴三十年鼓起勇气说出“我爱你”
  • 长图|把握“国之大者” 绿色甘肃正“蝶变” 长图|把握“国之大者” 绿色甘肃正“蝶变”
  • 《红色甘南》第四集:崔古仓放粮 《红色甘南》第四集:崔古仓放粮
  • 【小康圆梦·看甘肃】临泽平川镇:特色产业兴 致富路更宽 【小康圆梦·看甘肃】临泽平川镇:特色产业兴 致富路更宽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名家·胡杨
2   线上展览 | 2021“一带一路”百校结好
3   礼县:“民事直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4   甘南迭部:“小木耳”造就“大产业”甘
5   暖了民心 聚了人心 强了信心 兰州:把
6   甘肃敦煌蜜瓜香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7   甘肃定西创新普法“大舞台”
8   挥优势 补短板 强基础 看专家给甘肃高
9   办实事·地方策|甘肃:学史力行纾民困
10   尹弘在祁连山生态保护有关会议上强调
11   尹弘在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2   甘南警方征集梅连春、梅连秋犯罪集团违
13   给力!“火龙果”助力移民新生活
14   兰州市结婚登记“全市通办”8月16日起
15   【晒晒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纸通知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