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窦玉洁 曹亚栋
近年来,山丹县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定不移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持之以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强保护 建屏障 生态效应持续放大
制定下发《山丹县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谋划申报涵盖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文化传承和保护等方面项目89项,总投资222.5亿元,促进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4.52万亩,组织实施“一园四带”生态示范建设等重点生态项目27项,完成人工造林1.21万亩、封山育林11.8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21.3%以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32.25%。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县污水处理厂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农作物肥料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40%和86%,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起了更加坚实的绿色屏障。
调结构 转动能 产业根基更加坚实
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油菜、优质牧草、中药材、食用菌、肉羊肉牛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21.94万亩,牛羊饲养量达97.5万头(只),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到农业增加值的68%以上。大力发展以百亿级“风光火氢醇”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园一港”军民融合产业园、“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为主的新兴生态工业,加快传统工业强基增效,推动建筑建材向装配型清洁生产、煤炭开采向循环型精细加工、冶炼化工向节能环保型增链发展转变,河北焰中和甘肃天聚2个49.5兆瓦并网光伏发电、新唐矿业公司年产90万吨原煤矿井扩建等14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按照“一园两核三片区”发展布局,突出山丹马场、焉支山“双核”带动作用,重点打造特色景区和线路,加快推进山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焉支小镇、马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文旅产业日益繁荣,上半年接待游客20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43亿元。
重统筹 促融合 基础保障不断夯实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扎实开展城市更新“十大专项行动”,3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铺开,老军路、胜利街等4条“断头路”“破损路”建成通车,艾黎大道、东大街等重点道路亮化工程全面完工,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培黎中学、中医医院应急救护能力建设、恒昌华府商住楼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新区科学有序拓展。深入推进街长制工作,大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清洁、治违治乱等专项行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制定集镇建设规划,促进县城与周边集镇同城化发展,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城市居住人口增加到10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55.11%。永宁新村等6个生态宜居村庄加快建设,郇庄村、双桥村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
提效能 优环境 动力活力全面激发
持续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布“不来即享”事项466项、“最多跑一次”事项266项,市场主体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90%,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制定出台《山丹县“十百千万引才育才工程”实施方案》《山丹县重点人才项目和青年人才项目实施方案》,采取院企合作等方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5家企业进入年度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名单,12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厅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创新支撑要素更加有力。深入实施“纾困惠企”行动和“十强双百”企业振兴计划,严格落实企业首席服务官制,精准对接落实人才引进、科技转化、贷款融资等利好政策,协调解决民营企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3个,支持祥和种业、天马种业等民营企业发展全产业链,民营经济发展领域由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采掘业向新能源、新型建材、文旅医养、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延伸拓展,民营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相关新闻
- 2021-08-05崇信:加快推进灵华高速项目建设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1-07-29灵台:“交通先行”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2021-04-07民乐: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力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1-03-22山丹: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