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资源 讲好教育故事——会宁县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专题】红心向党·百佳文明校园、百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集中采访宣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教育规划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来路,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这是筑梦、追梦、圆梦的百年,更是信仰、信念、信心写就的百年。红色信仰改变了中国命运,革命信念挺起了中国脊梁,民族信心展现了中国力量。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会宁素有“秦陇锁钥”“古道名城”“丝路重镇”之称,以教育闻名,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圣地。穿行在白银市会宁县山梁沟壑之间进行采访,所到之处,红潮涌动,青春向党,全县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记者深深为会宁浓厚的红色基因传承和尊师重教的氛围所感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时教育也是会宁文脉延续和精神寄托的根与魂。抓好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以长征精神、会师精神浇灌的殷殷血脉,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教育初心,培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会宁县委书记王科健认为,人们所说的会宁教育现象,既是会宁崇文修德、文脉赓续、薪火相传的历史积淀,更是党政重教、上下一心、接续奋斗的为民初心。要办好不偏航、有质量、负责任的会宁教育,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好红色基因。
“实际上,党史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贯通交融的,党史是主线,是核心,是主抓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好‘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标准,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史学习教育对立德树人工作至关重要。”会宁县教育局局长王池柳认为,全县师生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此基础上,广大师生还要学习会宁教育发展史,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
党史立心,筑梦韶华。在学党史、开新局的实践中,会宁县教育系统干部师生正以空前高涨的热情,精心创设活动载体,用鲜明的红色特性、地域特点和教育特色,书写着基础教育领域党史学习教育的会宁答卷。
以高质量高标准为党史学习教育定标
“学史明理,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学习党史要明白哪些道理?”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这是会宁县委教育工委、会宁县教育局党组给全县教育管理人员和师生们提出的最基本的“明理”要求,并以此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使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县教育系统全覆盖。
会宁县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做法有:线上和线下联动,党建领导全员参与。线上随时随地学习:会宁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党史学习教育网”“党史学习教育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强化自学,始终在思想上、节奏上与中央和省市保持一致,保证了学习的时效性和全面性。线下“慢消化”学习: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均制订了学习计划,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影视教育、撰写心得等形式,坚持读原著、悟原理,反反复复学、融会贯通学,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党建“引领化”学习:全县教育系统以党支部为单位,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组织书记专题党课、党史知识竞赛等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党建引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理论上更加清醒、思想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加自觉。全员“参与化”学习:坚持抓好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创新学习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全体师生更加坚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百年实践真知,感召、激励、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会宁县教育系统召开了安排会议2次、集中研讨2次、专题学习278场次、交流研讨123次,组织读书班96个、专题党课103节、党史知识竞赛58场次,观看党史教育片56场次,涉及8万师生,目前已实现全县师生全覆盖。
用鲜明的地域特色为党史学习教育赋
5月14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重温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在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县举办,该县师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会宁管乐团方阵和合唱团方阵奏唱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引发活动现场掌声如潮。“合唱团唱得真好,乐团演奏真棒,仿佛让我们回到了童年时光。”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张文斌发自内心地说。参加活动的会宁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师生服务,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参加活动的学生也表示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会宁县教育系统为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主线,立足县情实际,精心创设了党史学习教育“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涵盖党的建设、主题实践、文艺活动、体育赛事、研学旅行等多维度多层面,既是扎实到位的党史学习教育,又是全方位全过程的铸魂育人。
会宁县教育系统还开展了以国歌、国际歌、少先队队歌、共青团团歌、学校校歌、礼赞教师之歌为主的“六歌”传唱活动,开展了“我的教育故事”征文、会宁教育音乐剧演出等实践活动,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教育的故事,促进广大学生赓续耕读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胡冬生刚一当上红军,就开始长征了,谁给他发红军服和红军帽啊……”稚嫩的童声从会宁县红军小学红军纪念馆传出。讲故事的小姑娘是二年级3班学生王香茹,她说:“我今天讲的故事是《他戴上了红军帽》,故事里的指导员把唯一的一块牛皮给了冬生,自己却牺牲了。我觉得指导员特别善良,我很感动。”
会宁县红军小学是在中央“红办”的关怀下建设的全国第321所红军小学,学校紧贴红军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铺就了“微型校园长征路”,创设了红军纪念馆、红军大讲堂,成立了红色故事宣讲团等,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
在会宁县桃林中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嘹亮歌声响彻校园,桃林中学自3月份开始开展“每月一歌”活动。学校在落实全县教育系统“六歌”传唱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每月唱会一首指定的红色革命歌曲,并通过班级合唱的形式展演竞赛。
“红色革命歌曲记载着党的历史。”桃林中学校长徐守宾告诉记者,“红歌不仅歌词美、旋律美,而且一首红歌就是一段特定的党史,唱红歌可以使学生受到红色教育和艺术熏陶。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的“六歌”传唱活动非常好,革命老区的校园里就应该唱响革命歌曲。”
红歌传唱动人心,植树造林正当时。在会宁县四房吴镇的红嘴山上,这座浸透着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郭富山汗水的山梁上,四房吴镇初级中学师生正进行义务植树劳动实践活动。“郭富山不光是个名字,更是一座山,是共产党员的榜样,是会宁人民心中的丰碑。”参加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要学习郭富山一心为民、奋斗终生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践行党的宗旨。
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让会宁县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显得更丰富,也更精彩。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
用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史学习教育提质
苦难辉煌,铸就伟业。学史崇德,就是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崇尚革命精神,赓续革命血脉,涵养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会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据记载,1936年秋,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战斗、休整了一个多月,留下了20多处战斗遗址和1000多件革命文物,罗南辉、柴洪宇等1000多名革命烈士长眠于会宁大地,从而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这些红色资源是红军留给会宁人民的不朽财富。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会宁县教育系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注重现场教育、实践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红军英烈事迹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占据学生思想的田野,全面培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好少年。会宁县中小学幼儿园把就近组织师生参观、瞻仰和祭扫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长征胜利景园、大墩梁烈士陵园、慢牛坡烈士陵园、红堡子战斗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对距离红色遗址相对较远,集中参加活动不便的学校,由县教育局邀请会师旧址讲解员进校宣讲,成立思政课教师红色宣讲团巡回宣讲等方式进行宣讲教育。3月份以来,全县已有5万多名师生参与现场教育、3万多名师生接受进校宣讲教育。会宁县第一中学组织高一年级师生660余人,徒步行程15公里,到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该校将师生学习党史和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瞻仰革命旧址、聆听红军故事等形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这15公里的柏油路我徒步走下来就已经疲惫不堪,难以想象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走过来的。”会宁一中高一(1)班学生张馨丹表示,要以红军英烈为榜样,听党话,跟党走,认真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会宁县第四中学旁边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景园依山而建,长征途中的所有重要景观全部按比例微缩仿建于其上。学校充分利用便利条件,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学生现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铸牢理想信念根基。“现场教育的效果非常明显。”该校校长曹鹏飞说,“红色资源就是鲜活的党史和革命史,用这种方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更生动、更直接,也更有效。”“通过瞻仰革命旧址、清明祭奠英烈、聆听红军故事、学习英模事迹,全县师生的爱党爱国热情更加高涨,用红色基因和革命文化铸魂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王池柳对记者说。图片
用暖心的惠民实事为党史学习教育增效
学以致用方为学,知行合一是关键。学习党史最终目的是以行践知,推动发展。会宁县教育系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统领,同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提升了教育惠民能力,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县级层面,会宁县年内规划实施十件教育惠民实事,主要包括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教师生活待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正在县城新建第八幼儿园、第十幼儿园、东方小学、南十小学、北城中学等5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后,可新增学位7000多个;大力建设农村学校食堂、厕所、教师周转宿舍,加大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师资补充,提高班主任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标准。
为了让学生就近上学,上好学,会宁县想尽一切办法为民办实事。走近会宁县北城中学建设工地,只听马达声轰鸣,各种工程机械和车辆紧张有序地运转。工地不远处,天润嘉苑精准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王生贵大爷说:“党的政策就是好,把我们从穷山沟搬到了县城的洋楼上,给我们的学生娃娃建了小学、幼儿园,娃娃念书现在方便得很,条件好得很。”
会宁县第六幼儿园副园长殷丽娟说,会宁县这五年来,在县城仅幼儿园就新建了6所,搬迁优化了1所,这种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是大量增加了幼儿学位,幼儿们都能有园上;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原有幼儿园的压力,幼儿园班额小了,就能集中力量办好园,这是实打实地为民办好事。
学党史,守初心,满腔赤诚为人民。会宁县教育系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努力找准“人民”坐标,坚持把群众利益“置顶”,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实际行动,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全面增进人民群众教育福祉,全面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向着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昂扬迈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