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甘肃】酒泉瓜州:秸秆变饲料 牛羊肥了 农民笑了
“以前,秋收后剩下的秸秆就没用了。我们只能把一部分秸秆就地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秸秆卖给合作社,增收又环保,还可以兑换养殖牛羊的饲料。”酒泉瓜州县三道沟镇东湖村4组村民周艳芳说。
去年,东湖村引进了瓜州紫叶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把秸秆变废为宝,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更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民亩均增收150元。
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近年来,种养结合是三道沟镇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一大特点。按照瓜州县安排部署,三道沟镇推进“粮改饲”工作,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农户种植玉米、花卉等农作物,解决了当地养殖业饲料不足的问题,推进了循环农业发展。经过加工的秸秆饲料还远销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前田间地头的秸秆没人要。自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秸秆变废为宝,养殖场不愁没有饲料,合作社有利可赚,农户增加了收入。”瓜州紫叶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岩敏说。
生机勃勃的春天,在瓜州紫叶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厂房内,机器隆隆作响,工人们忙着将秸秆碎打成捆。通过秸秆资源化利用,三道沟镇从源头上杜绝了田间地头焚烧秸秆问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道沟镇东湖村4组村民周艳芳经营着40亩承包地,其中25亩地种植制种花卉。往年,她家的秸秆就地焚烧。去年,她将秸秆销售给合作社,增收了4000元。
合作社助农增收
自从村上引进瓜州紫叶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东湖村村民房学明就和儿子房建平一起在合作社工作。
“我每月工资4000余元,儿子的工资比我还高。经济条件好了,我儿子也有女朋友了,非常高兴。我家里还养着15只羊,喂的是合作社加工的饲料。”房学明说。
房学明父子俩在瓜州紫叶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近一年了。其间,他们还购买了一辆价值6.8万元的铲车。儿子除了打工还经营铲车,最多时一天能挣1000元。
作为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娶媳妇,是压在房学明心头的重担。如今,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挣到钱的房学明一家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合作社常年用工7人,他们月平均工资4000余元。我们用工最多时近30人,都是本地村民。”毛岩敏说。
至目前,瓜州紫叶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秸秆4000余吨,以玉米和花卉秸秆为主,今年加工范围拓展到了所有农作物秸秆。合作社增加了颗粒加工线后,将收购的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农民再购买、兑换饲料,发展家庭养殖业,实现了循环绿色发展目标。
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农作物秸秆如何处理,是多年来困扰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户的难题。三道沟镇是典型的农业镇,2020年制种花卉种植面积达2.7万亩,农作物秸秆量大面广。
三道沟镇化堵为疏,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合作社通过加工秸秆对外销售,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为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实现了互惠互利,把绿色发展理念根植进了村民心中。
“现在家门前有了秸秆生产加工企业,家庭饲养成本降低了。今年,我家的羊不打算卖了,用于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更好的发展。”周艳芳说。
通讯员 周爱玲 赵海燕 马晶晶
相关新闻
- 2021-04-19【乡村振兴看甘肃】康县阳坝:借“茶”发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 2021-04-16【乡村振兴看甘肃】兰州榆中小山村 :花开酿蜜分外甜 养蜂致富路宽广
- 2021-04-16【乡村振兴看甘肃】静宁威戎镇:田间地头“追赶”春光抢农时
- 2021-01-26【聚焦乡村振兴】经营“山水”扮靓幸福生活——从何家庄村华丽转身看康县美丽乡村建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