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经营“山水”扮靓幸福生活——从何家庄村华丽转身看康县美丽乡村建设(七)
本网记者 屈杰文 通讯员 陈佳
甘肃省首批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试点村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美丽”示范村,甘肃唯一获全国“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板村”……一项项荣誉记载着昔日贫穷的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的变迁。
走进冬日的何家庄,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一家家仿古风格的农家客栈各具风韵,巷道干净整洁,民宿舒适雅致,鸡鸣鸟啼不绝于耳。还有“冒烟”的老汉、“掐辫子”的大婶和那雪地里打雪仗的孩童,随处能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绽放出的颜值魅力和浓郁乡间气息。
“生态绿”融入“乡村美”,绘就乡村振兴的最美生态画卷。近年来,何家庄村大力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在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构建起“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使当地老百姓在“经营山水”的过程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在村中心,2018年建成的占地1081平方米的田园综合体格外引人注目,该综合体不同特色的游客接待服务区、农事体验区、农业观光区、民俗文化体验区、茶马古道区和康养农居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参与农业趣味活动,观赏乡野自然景观,体验田园休闲生活。
记者看到,由四个粮仓组成,外观以土、木、石等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材质修建,有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美好寓意的王坝主题馆,吸引了无数游客进入观光。在康养农居区,手工果蔬面皮、杂粮节节、罐罐茶这些从自然撷取的最简单的味道,在一菜一汤间都蕴含着何家庄最淳朴的乡愁记忆;豆坊、榨油坊、酿醋坊、酿酒坊等传统手工作坊原生态制作的农产品备受游客广泛好评。
民俗文化体验区里,别具一格的奇石摆件、极具创意的树根雕刻、精致细腻的原木手串、文艺清新木版画、栩栩如生的手工刺绣都让人爱不释手,这些精美的纯手工艺术品,在一笔一画、一点一滴间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激活了美丽乡村,让人留住了乡土乡风记忆,找到了乡愁的感觉,
“我们还对承续乡愁情怀的棒棒鞭、羊皮扇鼓舞、唢呐演奏、唱书等传统艺术进行保护和弘扬,将旧有节庆礼仪进行丰富与延伸,扩大节庆礼仪的影响力,升级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一大亮点。村支书冯瑞青介绍道。
随着歌声望去,村广场上,一群穿着讲究的妇女围座一起,向游客弹奏土琵琶和三弦,唱着调儿,唱腔感情朴实,曲调舒缓自由,欢快铿锵的声音,似乎一下子把一幅村落与山川交相辉映的山水画装扮得更加灵动了起来。
何家庄村现在发展乡村旅游非常火爆,以前村里农民的主要收入是外出务工,现在变成了旅游产业。村里创办了许多农家客栈、农家乐,当地留守及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联合创建了何家铺子,经营当地的小吃,通过村子里面的一些文旅节、丰收节的举办,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
村民王玉红一家4口,曾经仅靠她一人在县城务工的收入维持生活,自村上发展乡村旅游后,王玉红把自家的4间老房子租给了旅游公司挣钱。“房子装修我们没掏一分钱,每年还能得到2000元的租金。此外,加上在客栈务工等,家里每年能收入3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美了,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去年上大四女儿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王玉红告诉记者。
像王玉红一样,何家庄村的每一个村民,都有各不相同的愿望,但有一个愿望是一样的,那就是生活的幸福美满,对他们来说就是共同的“美丽乡村梦”。
据了解,2020年何家庄村接待游客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万元以上,实现了“建设一个村庄、经营一处景区、发展一条产业、实现一方脱贫”的目标。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