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朱海萍:养牛搭上脱贫致富“快车”
从过去的贫困户到现如今的养牛专业户,她的身份来了一次完美转变,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既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带动了村里其他村民的养殖热情,她就是崇信县锦屏镇薛家湾村的脱贫致富典型——朱海萍。
近日,记者来到锦屏镇薛家湾村,看到朱海萍正在牛场里忙着给牛添草,给养牛区域进行消毒。她告诉记者昨天又出生了一个小牛,从过年到现在这已经是出生的第十一头小牛了。
2013年前,朱海萍一家人还在贫困中苦苦挣扎。她从1997年开始在外打拼,先后在深圳的车料厂、电脑厂打过工,2011年家中老人患病后回到家乡,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小孩,此时,丈夫也下岗了,全家无稳定收入来源。这一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朱海萍说:“我以前是在外面打工的呢,家里老人生病,小孩儿没有人带以后我们才回来的,回来以后我们的经济收入也没有了,然后村上的政策我们也不太了解,然后就每天闲闲的没有事儿干,周边的草源也比较丰富,就是让搞养殖我们也不清楚。”
2016年,镇上开始推行窑洞养牛,在一次和亲戚聊天中了解到近几年牛肉市场行情好,养牛挺赚钱的,而且是县上为了引导贫困户发展窑洞养牛出台的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每改造1孔窑洞并饲养红牛3头(含3头)以上的,每孔窑洞补助10000元,对利用废弃窑洞饲养的基础母牛每头补助3000元。可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便是资金问题。在得知朱海萍的想法及困难后,镇村帮扶干部马上想到了扶贫产业信贷通,很快,朱海萍获批精准扶贫贷款50000元。这让朱海萍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拿着这笔钱,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助,先后购买了10头崇信红牛。
朱海萍说:“政府的扶持力度大一点,政策也比较好一些,扶持力度大,对我来说好处也比较大,真金白银到我手里,让我感觉这是真的不是骗人,这才让我坚持继续奋斗。”
开始养牛后,朱海萍虚心向其他养殖户学习经验,不懂就问,自己也从网上学习,还买了很多养殖方面的技术书籍。同时,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养殖专业培训,不到半年时间,朱海萍就从门外汉变为行家里手,牛的常见病预防方法,甚至防疫、给母牛接生也能轻松应对,成了真正的养牛能手。
朱海萍说:“参加完培训,增加了理论知识,还会带我们去一些大的养牛企业,到养牛场去参观,培训给我们多些理论知识,参观多一些实践的知识,看一下人家厂里精饲料的配比还有粗饲料的配方,怎么样牛犊的成活率高,预防疾病都给我们培训。”
同时,她改变了凭老经验养殖的方式,走科学养殖的路子,承包荒山种植苜蓿50多亩,饲草玉米200多亩,投资购买了打包机等设备,将农作物秸秆打包作饲料,根据牛不同生长阶段科学配比饲料,牛饲料有了着落,不但节省成本,还提高了效益。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年能出栏12头,收入达到十万元。
朱海萍说:“去年的时候我有42头繁殖母牛,补助了12万6千块钱,这个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我附近的这些村民指导之后,他们都特别的羡慕,谁都没有想到牛的补贴能有这么多钱,而且能及时到位。”
2018年以来,锦屏镇在平头沟村共改造废旧窑洞210余孔,配套修建了堆粪场、草料场、消毒室、防疫室等设施,在红牛养殖上坚持因势利导,突出促农增收,推行公司养、大户养、群众养的模式,积极联系技术部门,制定了窑洞养牛技术规范,在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生产。
截止目前,朱海萍已养殖150头(代养60头),种植饲草1000亩。现在,朱海萍已成为锦屏镇贫困户创业致富的领头人,群众有什么问题意愿向她请教,而她也总是毫不保留地倾囊相授,朱海萍总是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通讯员 白润虎 赵亚楠
相关新闻
- 2021-04-08武都佛崖镇:产业合作社助力群众驶向致富“快车道”
- 2021-04-08民乐姚嘉:倾力发展现代农业 倾心助力脱贫致富
- 2021-04-08瓜州:温室大棚巧变农民致富“聚宝盆”
- 2021-04-08临泽平川镇:人勤种好致富田 田间移栽菜苗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