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张爱学:30年种植蔬菜带乡亲甩掉“穷帽子”
通讯员 景春燕 周文涛
田园生活是许多人眼里的诗和远方,却是张爱学每天的日常。今年50岁的张爱学务农已有30个年头,从青春年少到天命之年,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土地打交道。
日前,笔者在清水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一栋草莓温室大棚里见到了张爱学,只见他黑里透红的脸庞,皲裂布满老茧的大手,说话透着老农民的厚道与朴实。“人家隔壁棚里的第二茬果实长得都比鹌鹑蛋大了,我的才刚开花,显然落后了,主要原因是我去年栽苗的时候遭遇了一次失败。”张爱学说,去年棚里栽的草莓苗,长了一个月后他发现苗的质量不好、长势差,就狠心把苗全拔了,连夜开车去陕西眉县,以每株0.7元的价格购买了6000株优质草莓苗,回来后重新栽种上。
“耽搁了一个月时间,表面上看我是‘失败’和‘落后’了,可是重新栽种的草莓品种好、口味好,春节前来采摘的老顾客络绎不绝,都要打电话提前预约,这个棚里头茬草莓卖了3万多元。”张爱学高兴地对笔者说。
面对“失败”和“落后”,张爱学显得很淡定,在他与土地打交道的30年里,“失败乃种植常事”,他总能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成功经验,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蔬菜瓜果种植能手。“这个棚里种植的蔬菜瓜果失败了,损失往往会从另一个种植成功的棚里弥补上。失败不可怕,从失败中摸索经验,摸索透彻了,下次就能成功。”张爱学说,“这就是我种菜30年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张爱学是示范园区的产业大户。不到20岁就跟着父亲开始种植蔬菜,从起初的竹板棚到现在的钢管棚,从以前的5个棚发展到现在的30个棚,从以前的架子车拉着出售到现在的批发商来地里收购。30年的时间里,种植蔬菜大棚让他和乡亲们甩掉了“穷帽子”并致了富。
张爱学说:“以前种菜不仅要操心产量,还要考虑销路,种了30多年的蔬菜,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掌握了能让蔬菜产量高、品质好的种植技术。种植的蔬菜主要大部分销往市区、张家川县等地的大型超市,经销商也常会上门来收购蔬菜,价钱比市场价还要高一些,30个大棚一年下来收入近20万元,现在只要把棚里的蔬菜种好,就不愁销不出去。”
“多年和土地打交道,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张爱学说,啥时期种植什么,怎样管护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他都熟稔于心,得心应手,“侍弄庄稼,就要像呵护孩子一样,艰辛的付出,总会有收获,土地不会亏待你!”
相关新闻
- 2021-03-18【聚焦乡村振兴】岸门口镇庄科村: “三变”改革,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 2021-03-18【我的扶贫故事】马成英:贫困户养牛“牛”起来
- 2021-03-18我的扶贫日记|马清祥:解决好百姓小事,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 2021-03-18【聚焦乡村振兴】张泰福:“土专家”果树修剪传技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