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甘肃康县:久久为功磨一剑 绣出乡村新画卷

21-01-30 12:36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编辑:杨瑞

  原标题:甘肃康县:久久为功磨一剑 绣出乡村新画卷

  人民网兰州1月29日电 (高翔)“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曾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康县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载体,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到打造不要门票的全域生态旅游大景区“三部曲”的循序推进,形成了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康县模式”。

  康县地处秦巴山区中南部,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全县21个乡镇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5.2万户农村人口80%以上分散居住在2967平方公里的高半山、峡谷河道及林缘地区,是第一批国列贫困县和58个片区特困县之一,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37.04%。

  近年来,康县集中力量将全县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2个镇16个村还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先后荣获“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由此形成的机制完善、经验成熟、许多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康县模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康县模式”的经验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咬定目标任务、重视思想发动、突出规划引领、强力整合资金、强化部门协作、坚持建管并重、注重内涵提升、催生美丽经济八个方面,有效解决了蓝图怎么绘、钱从哪里来、如何调动群众、达到什么效果等重点难点问题,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久久为功磨一剑 贫困山乡绽新颜

  康县美丽乡村建设最早始于“5·12”地震灾后重建。灾后重建过程中,康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将房屋重建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与道路、桥梁恢复重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推进,把245个灾后重建居民点初步建成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多年来,康县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一号工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工作理念、思路、政策、措施、力度等方面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十年如一日、十年磨一剑,取得了如今的巨大成效。

  抓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是首要前提。在工作之初,康县一些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这项工作认识和理解不够,有的认为灾后重建已经作了极大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没那个能力和本事;有的认为康县脱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建设美丽乡村是与脱贫攻坚抢资源,会影响脱贫攻坚成效;有的认为康县财力弱,建设全域美丽乡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这些怀疑、质疑,康县通过外出学习统一干部思想,通过细致工作打消群众顾虑,通过典型示范倒逼干群动力,通过奖补机制撬动群众投入。 2012年以来,康县共投入18.5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撬动群众筹资65.4亿元,收到了用政策奖补的“四两”撬动群众投入“千斤”的效果。

  康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始终把村庄规划摆在重要位置,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其他各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用高质量、可操作、能落地的规划设计指引建设、调配资源、凝聚力量,避免因规划失误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有限、且各类资金分散于各部门,难以发挥最大效益的现状,康县对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捆绑使用,建立“多个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让分散的项目资金“握指成拳”,发挥出最大效益。

  在资金使用方式上,康县建立“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资金使用机制,资金支付实行县级报账制,各类整合资金仍按原来的渠道拨付,但必须用于项目村和计划内项目,有效破解了过去立项权限分散、碎片化管理、撒胡椒面、做人情等问题。把成本控制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建设项目上,严格按照审批的项目数、工程量和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不随意扩大或减少工程量,不随意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切实把来之不易的钱花好、花在刀刃上。

  共建共管共享 常绿常新常美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需要集中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康县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有效发挥各行业部门的专业特长,全力调动各级各部门共建美丽乡村,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谋划,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按照县委农办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县级领导包抓帮建、集中力量分层建设的方式,康县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每年按照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三个等次滚动推进。达标村以改善基础设施为主,示范村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精品村以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和产业发展为主。各部门围绕不同村庄建设等次,将项目资金向项目村倾斜,集中力量投入,力争1年建成达标村,2年建成示范村,3至5年建成精品村,部分旅游元素富集的精品村进一步提升建设为旅游村。

  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重建更重管,坚持建管并重、管用并行,通过明确管护主体、明确管护标准、明确资金来源,持续巩固建设成果,实现常绿、常新、常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工作能不能干好,核心和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支部特别是一个好支书。一个村党组织坚不坚强、有不有力,村子的面貌大不一样,群众的精气神也大不一样。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在提升乡村功能、彰显乡村韵味的同时,注重以农村基层党建为核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不断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核”和“灵魂”。

  生态出“钱景” 美丽生“财富”

  康县坚持把发展美丽产业、做大美丽经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放大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创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环境绿美净、全域电子商务、全域旅游景区“四个全域工程”,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真正让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康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把乡村旅游作为惠民富民的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感受型、生态农庄体验型、特色农业观光型、环保工业展示型、景区休闲养生型五大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全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的2.9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4.4亿元。

  围绕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康县实施“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乡村宾馆,进一步提升接待服务能力、扩大群众参与范围,更多群众吃上了“旅游饭”、鼓起了“钱袋子”。截至目前,康县共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17户,乡村宾馆12家,培育乡村旅游经营户、带头人、讲解员2000多人,吸引6000多名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2468户贫困群众依托乡村旅游实现脱贫,9.7万人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实现增收。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最是一年春好处 砥砺精兵正当时——甘肃公安拉开新年度练兵序幕(组图) 最是一年春好处 砥砺精兵正当时——甘肃公安拉开新年度练兵序幕(组图)
  • 甘肃平凉:91岁老人散步走失2天 警犬立奇功5小时找回 甘肃平凉:91岁老人散步走失2天 警犬立奇功5小时找回
  • 陇海铁路千人会战  拉开钢铁动脉“体检”序幕 陇海铁路千人会战 拉开钢铁动脉“体检”序幕
  • 2021年铁路春运收官 兰州铁路局共计发送旅客507.8万人 2021年铁路春运收官 兰州铁路局共计发送旅客507.8万人
  • 【短视频】2021年全国两会热词:粮食安全 【短视频】2021年全国两会热词:粮食安全
  • 长图|林铎: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长图|林铎: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 长图|林铎: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长图|林铎: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 临夏州康乐县虎关乡关北村群众素有手工制香的传统 临夏州康乐县虎关乡关北村群众素有手工制香的传统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我的扶贫故事】马生栋:“一户不脱贫
2   甘肃省出台《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
3   甘肃省气象局两项工作获中国气象局通报
4   会宁:坚定不移守底线 生态环境持续向
5   文县石鸡坝镇:灾后重建有序推进
6   文县:“粮”田管护保夏收
7   西和石堡镇:紧抓春耕生产 助推产业发
8   高台宣化镇:供港蔬菜忙播种 产村融合
9   临泽:做好做活水文章 打造良好水生态
10   瓜州:大棚育苗好春景 乡村振兴势头劲
11   瓜州:农机“闹”春耕
12   漳县:争分夺秒打好复工复产“翻身仗”
13   民乐:铆足“牛劲”促就业 “犇”出百
14   瓜州:农家肥引领“绿色春耕”
15   金塔:农机安全保春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