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小香菇种出致富路——从马莲咀村华丽转身看康县美丽乡村建设(九)
本网记者 屈杰文 通讯员 陈佳
隆冬时节,寒气袭人。冬季本是农民们的农闲时节,可位于大山深处的康县迷坝乡马莲咀村的村民们却正在大棚里为摆香菇和黑木耳菌袋忙活的热火朝天。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远近闻名的马莲咀村,一幅如画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一幢幢房屋镶嵌在绿树丛林中,一个个食用菌大棚排列整齐,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连接着家家户户,院内干净整洁……
“香菇个头大、出菇多,每天可以采摘300斤左右。靠卖香菇赚钱,我们村的许多贫困户都已经脱贫。”走进村民段淑英家的香菇大棚里,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升柄展伞,长势正旺。段淑英一手拎着载满香菇的篮子,一手指着大棚里排列整齐的菌棒笑呵呵地说。
在与段淑英交谈中了解到,马莲咀村家家都种香菇和黑木耳,“香菇和黑木耳种植是我们当地主要产业,这几年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特别是香菇收入已占总收入的80%以上,许多贫困户靠着它摆脱了贫困。” 段淑英说。
马莲咀村曾是康县贫困村之一。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县里引进香菇、黑木耳种植先进技术,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会诊”,推动食用菌种植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变,由小变大、变强。同时,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大棚”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去年,全村共种植香菇12万袋、黑木耳3万袋,带来110万元的经济效益,带动脱贫12户,户均增收5000元,实现了不出家门就能致富。
在距段淑英家数百米的一处蓝色铁皮厂房里,巨型圆桶消毒锅冒着热气,工人将一摞摞菌棒整齐摆入消毒炉内,装料机不停往里运送木屑等原材料。这是马莲咀村食用菌自动化加工厂,也是康县食用菌产业链的“核心地带”。在这里,香菇、黑木耳填袋、灭菌、接种等流水线操作一气呵成。
“眼前这个锅炉一次可以灭菌8000棒,点菌接种后就可以入大棚,来年直接采摘。”马莲咀村支书秦启明介绍说,利用马莲咀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5万元建起这座食用菌自动化加工厂,实现了传统食用菌产业的链条化、产业化、自动化生产。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就业。村支书秦启明说:“马莲咀村食用菌自动化加工厂除了满足本村需求,还为附近乡镇提供菌棒订购服务,甚至每年向甘南、临夏、天水等地输出5万根菌棒。”
这几年,村民还依托政府的电商扶贫项目,线下销售如火如荼,线上销售更使 “山珍”触电腾飞。村民王玉花,是远近闻名的“网红”。去年一年,她就在网上销售了80多万元的农特产品,把香菇、花椒、天麻、木耳销售到了兰州、青岛、无锡等地,真正实现了“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了网络里的‘近在咫尺’。”住着小洋楼、开上小汽车的王玉花高兴地说,“互联网似乎让我们的生活也进入了快车道,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有奔头。”
产业旺、乡村兴。目前,马莲咀村香菇、黑木耳种植大棚已发展到40个,生产香菇12万袋,年产值突破100万元。点菌、采摘、储藏、烘干、销售……香菇产业一条龙服务体系正撑开越来越多家庭的“致富伞”。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