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让珐琅艺术品打上陇派印记——访工艺美术师李海明

21-01-28 09:1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让珐琅艺术品打上陇派印记

  ——访工艺美术师李海明

  李海明作品

  李海明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陇派珐琅艺术馆馆长,甘肃李海明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荣获“全国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称号。作品《释迦牟尼本尊》获甘肃民间“百合花”一等奖、《白度母》获金凤凰“金奖”、《珐琅青铜器系列——重器》获金凤凰银奖、《绪》获甘肃省第十三届“百花奖” 制作技艺一等奖 、《珐琅家居风水画》获第二届中国手艺大赛五颗星(最高星),作品《敦煌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敦煌藻井系列珐琅作品》入围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2017年4月,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二期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2018年5月,《敦煌壁画———藻井系列》入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17携手铸梦”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景泰蓝”是我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经过我国历代工艺匠人的钻研,融合了我国的瓷器、铜器、漆器、缂丝、织锦的传统技法和表现形式。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很多景泰蓝珍品,如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平时大家见到的景泰蓝都是立体的景泰蓝,那么有人知道平面的景泰蓝吗?近日,记者在位于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李海明珐琅艺术馆采访了甘肃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李海明,他为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平面景泰蓝艺术——掐丝珐琅画。

  李海明的工作室虽然不大,但是琳琅满目的掐丝珐琅艺术品让人眩目,工作室内陈列着上百幅掐丝珐琅画作品。记者看到,他的作品很多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民俗元素,还结合了敦煌元素和唐卡艺术等,其中不乏一些伴随他征战国家级比赛的佳作。从他的作品看,从大型的壁画到小型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工作台上,上百种彩釉浓淡相宜,金属丝熠熠生辉,通过李海明的双手,它们仿佛凝结成了五彩斑斓的梦,就这样,李海明带记者走入了他旖旎的掐丝珐琅画世界之中。

  据李海明介绍,从小他生长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口,当地的古镇文化给了他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他第一次接触到景泰蓝工艺是在8岁那年。“记得有一次我看见82岁的伯父在烈日下做景泰蓝铜胎珐琅器,那年夏天特别热,伯父冒着高温在院子里做珐琅器,彩色的珐琅和金线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看我感兴趣,便一把把我抱到怀里,教我掐丝、点蓝。伯父还叮嘱我,做这行很辛苦,遇到的问题远比想象中多,坚持下来不容易。”于是,李海明一边跟着伯父学做景泰蓝的简单制作,一边开始系统学习工笔画。1988年,他从苏绣起步,不出3年,双面绣作品获省级银奖。1991年,他赴重庆学漆画,后来学过纹身,获过全国优秀奖,之后又学刻葫芦。直到1996年,他在北京见到现代景泰蓝工艺画,一直痴迷至今。所谓技多不压身,李海明综合多年所学,让自己的珐琅画独具陇派风格。

  据李海明介绍,他的工作室是兰州市首个以掐丝珐琅命名的专题艺术馆,可以让金城百姓近距离领略非遗传统工艺的魅力。“掐丝珐琅工艺是从元代和清代慢慢出现的,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主要由金丝及蓝晶石釉料制作而成。全程10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其中最重要的有3道:白描、掐丝、着色,分别被誉为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及血肉。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对制作者提出了很高的技艺要求。”李海明说,“掐丝珐琅画是一个劳动很密集的工艺艺术,一幅普通型号的掐丝珐琅艺术品要用到金属丝差不多上千米,要剪十几万剪刀,需要耗时几个月才能完成。”

  李海明特别注重将中华传统艺术瑰宝间的融合创新,他珐琅画线条的流畅而灵动,一点也不死板,这是因为除了传统的掐丝工艺,李海明还加入了堆丝、垒丝等高难度镶嵌技艺。比如他在做佛像发髻时,为了更有立体感,能体现发丝的质感,李海明尝试把金丝垒起来,里面填入特殊材料,防止倒塌,“当时想了很多的办法,才慢慢找到门道。”李海明为此创新手法还申请了专利。

  记者看到,李海明的珐琅画不仅古朴典雅,颜色过渡也非常均匀与丰富。“掐丝珐琅的其中一个难点是釉料的勾兑。比如一个粉色的过渡,就要用7种不同的粉色才能做出这种渐变过渡自然的效果。现在很多珐琅画的颜色只有我这里有,很多的颜色需要不断地调试。比如《青铜》系列作品,一个青铜色的过渡,就要十几种‘绿’来调和,一般的珐琅画做不到。”李海明说。

  为了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李海明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学习不同艺术中对色彩的运用。闲暇时,他看各类话剧、歌剧等。他说:“艺术在色彩的表达上,很多手段是相通的,比如剧场上的灯光色彩搭配很独特,观影的交错堆叠对我的珐琅画色彩搭配很有借鉴意义。”而他也从中得到启发,将中国传统中的“五行色”(白、青、黑、赤、黄)大胆运用于创作中。除此之外,他还从西方油画中借鉴“中间色”,中西合璧,让他的掐丝珐琅画更有灵动性。

  记者看到,李海明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与敦煌壁画有关,他的获奖作品《千手千眼观音》以敦煌莫高窟最精美的第三窟北壁“千手千眼观音像”为底本创作,画面中央呈现观音菩萨面容慈悲而安详,这幅作品的观音手多达917只,每手一眼,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千手千眼”,再加上掐丝珐琅的特殊工艺,使得整幅作品美轮美奂、令人叹服。在赞叹作品的精妙之余,从复杂的线条和和谐的过渡色不难看出这幅作品要耗费多少心血。据李海明透露,他目前已经完成了取材于敦煌题材珐琅画藻井、壁画。“我希望能够使用珐琅画的形式完整地表现敦煌艺术,让珐琅画更好地展现甘肃题材,打上陇派艺术的烙印。”李海明说。

  除了平时工作室的创作外,李海明还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艺博会,他常流连于各展台,寻找新工艺和新创意,也寻求普通消费者对珐琅艺术的需求。在近年我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展览会上,他看到这项技艺“走出去”的新契机,于是创作了“贵妃醉酒”系列花旦形象,从传统戏曲中挖掘适合掐丝表现的人物,使得画面中的贵妃浅吟低笑又眼波流转,将贵妃的无限风情展现地含蓄又恰到好处。李海明的这组戏曲人物系列在掐丝构图上的探索体现在大写意的牡丹花纹线条,这是他提炼掐丝线条风格的又一突破。

  多年的创作过程,也是李海明无数次克服困难,突破自己的过程。他说:“记得刚开始做珐琅画的时候,因为珐琅画本身不易保存、易脱落,面对买家要求退货的情况,我毫不推辞,但也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如何让画不褪色?”李海明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处找专家研究,不断研制配方,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

  现如今,李海明的掐丝珐琅艺术品得到了业界及广大普通消费者的喜爱,但这项传统工艺仍然面临让他担忧的问题。“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承,在我这里学习的学生,有的上色和掐丝可以,但是手绘和工笔画功底却普通,综合技艺高超的非常缺乏。”李海明说,“掐丝珐琅画作为一项民间艺术,现在也已经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为这项工艺周期长,制作难度大,所以愿意从事的人也寥寥无几。”据李海明介绍,全国的掐丝珐琅工艺的传承人加在一起一共不到2000人。这项工艺不仅需要高超的绘画功底,同样还要具备掐丝技巧和技巧背后的那份细心和耐心。这个工艺耗时费工,现在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大部分年轻人无法静下心来做这种需要默默付出的艺术。针对这一问题,李海明通过艺术留人和奖励留人两种方式让学艺的学生得到保障。“我们的学生在工资上都是每月四五千到八九千不等,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如果成绩突出还有其他额外奖励;在艺术方面,我希望不仅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甘肃的珐琅艺术大师,更希望能培养出国家级的陇派珐琅传承人,把陇派珐琅艺术发扬光大。”李海明说。

  目前,李海明的学生加上女儿之后共有10人,包括一位残疾人在内。他说:“其实想学的人很多,但是工作室容量有限,能容纳的学生也有限。”对于未来的创新和传承,李海明说,他会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下去,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真正热爱这门手艺、能用心去做的年轻人,将掐丝珐琅画不断传承和创新下去。因为不应该将掐丝艺术束之高阁,而要和生活结合,这样才有生命力,只有让掐丝艺术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这项艺术才算真正活了起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社区成立服务队 退役军人有担当 兰州:社区成立服务队 退役军人有担当
  • 华亭:乡村有“魅力”乡村振兴有“活力” 华亭:乡村有“魅力”乡村振兴有“活力”
  • 金塔:饲草青贮机械化收割欢民心 金塔:饲草青贮机械化收割欢民心
  • 兰州森林公安:严禁诱捕蝎子 违法者将严惩 兰州森林公安:严禁诱捕蝎子 违法者将严惩
  • 甘肃榆中造养结合十数年荒山改绿 野生动物常“露面” 甘肃榆中造养结合十数年荒山改绿 野生动物常“露面”
  • 走进乡村看小康丨甘肃甘南尕秀村:高原旅游新体验 环境蜕变真知见 走进乡村看小康丨甘肃甘南尕秀村:高原旅游新体验 环境蜕变真知见
  • 今年是临夏州积石山县成立40周年 今年是临夏州积石山县成立40周年
  • 【陇拍客】甘肃临泽十二万斤大闸蟹喜获丰收  “飞奔”江南各大城市 【陇拍客】甘肃临泽十二万斤大闸蟹喜获丰收 “飞奔”江南各大城市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州:社区成立服务队 退役军人有担当
2   陇原风华“镇”茂 |河畔古镇起新韵
3   华亭:乡村有“魅力”乡村振兴有“活力
4   渭源:打造“党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5   武都:药械安全严把关 疫情防控不松懈
6   肃南: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强民富”
7   金塔:小改造暖了老人心
8   金塔:饲草青贮机械化收割欢民心
9   会宁:农家书屋成乡村振兴“加油站”
10   【小康圆梦·看甘肃】瓜州:告别土坯房
11   【小康圆梦·看甘肃】临泽新华镇:新品
12   临泽板桥镇:乡村就业工厂成致富“梦工
13   【小康圆梦·看甘肃】礼县:草莓产业带
14   灵台什字镇: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小镇
15   庄浪:坚守深山护林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