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过去“泥巴村”如今绽新颜——从鸡山坝村华丽转身看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八)
本网记者 屈杰文 通讯员 陈佳
“村里的垃圾、草堆、破房子都没有了,房前屋后都干净了,还建了个漂亮的大广场,装上了太阳能路灯,闲暇时大家都来跳广场舞,热热闹闹的!”近日,走进康县王坝镇鸡山坝村,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讲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
村子里风景如画,处处感受到宁静与祥和,好不惬意。一条条小溪淙淙流淌,一条条道路直达村口,一排排民居宽敞漂亮,古色古香的休闲亭阁点缀村落间,村民相聚谈笑风生……
眼前的美景,你很难想象出鸡山坝村过去的模样:农居建造散乱,土地浪费严重,房前屋后乱搭乱建,道路坑坑洼洼,随处可见垃圾和牛羊粪便,是有名的“泥巴村”……
鸡山坝村,因境内有一座形似展翅欲飞的鸡山而得名。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县上统一规划布局,鸡山坝村从基础性系统工程做起,拓宽硬化通村进社入户道路,实施河道治理、水景建设和人饮工程;建起护村河堤、休闲广场、公厕、垃圾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农家书屋、文化室、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全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自来水全入户……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让鸡山坝村有了腾飞的翅膀。
“你是不知道,我们村耕地少,人口多,以前过日子全靠那一亩三分田,一家老小,守着土地过日子,紧的很呐。但是现在不一样了,08年新农村建设来了,政府给我们修路建房,桥架了、路通了、灯亮了,我们全村人都搬进了宽敞的小洋房里!”鸡山坝村的老党员罗德富说到。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但始终是表象,脱贫还得用钱袋子“说话”。猕猴桃是鸡山坝村的特色水果之一,这些年,村里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平均亩产在2000斤,目前在各级政府扶持下,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销路也越来越好,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养猪大户罗青林一早起来忙着给猪喂食,接着打扫卫生,开始一天的工作。记者了解到,在鸡山坝村,生猪养殖已经形成了规模,家家户户存栏量平均30多头,年收入最少八、九万元。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准备今年大干一场,把养殖规模扩大到300头。”罗青林一边忙着伺候自己的这些“宝贝”们,一边盘算着扩大养殖规模的事。” 他说,刚开始做养殖业的时候,效果不怎么好,主要是在养猪途中遇到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自己难以解决,所以没敢大规模养殖。去年,乡扶贫办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动员我们参加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有了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今年我敢扩大规模了。”
鸡山坝村变美了,游客也来了。村民依靠良好山水生态资源发展起乡村旅游,农家乐、客栈等旅游服务经济迅速兴起。红火发展的乡村旅游吸引了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今年48岁的吴常明,从小热爱手工艺品制作,前些年一直在外务工,最近几年,随着家乡美丽乡村建设,他看到了家乡发展的潜力,回乡开办了常明根雕工作室,因为产品精美,造型独特,其手工艺品不仅深受深受广大游客喜爱,而且常常销往兰州,陕西等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收入,还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来,鸡山坝村通过开展家风建设、乡风评议、文明创建、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村民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美的体验、养成美的德行,改掉“把电饭锅放在床头、把背篼放在客厅,把油瓶子放在上席,把破鞋放在门背后”的旧习惯,形成“早上起来开窗子、叠被子、抹桌子、扫院子”的好风气……精神文明新风尚已成为一种纽带,连通着鸡山坝村和城市,串起村民们的致富梦、小康梦。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以点造景、以旅带农、以农促旅,力争打造一个‘忆农村故事、赏农村风貌、摘农家瓜果、食农家饭菜、认农家亲戚、售农家特产’的美丽乡村。”村支书汪宏荣描绘着鸡山坝村的发展前景。
采访结束时,已是夜幕时分,山间的路灯亮了起来。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把夜行的山路照得亮堂堂的,更把村民的心照得亮堂堂的。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