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谭盾携《敦煌·慈悲颂》全球巡演首次来兰州
本网记者 张兰琴 文/图
谭盾,由电影音乐“武侠三部曲”《卧虎藏龙》《英雄》《夜宴》被国内外大众熟知。曾创作歌剧《秦始皇》等诸多享誉世界的作品,包揽了包括威尼斯双年展艺术终身成就金狮奖、格莱美奖、奥斯卡奖等在内的多项世界顶级艺术奖项,被誉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而《敦煌·慈悲颂》,是他认为最值得花时间去打磨的一部作品。
12月26日、27日,由国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历时6年创作的音乐巨制《敦煌·慈悲颂》,将在兰州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作为2020年兰州市惠民演出的重点项目,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大剧院承办,兰州交响乐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将联袂演出。
12月24日,谭盾在兰州音乐厅贵宾厅内的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画像前接受采访。
“在全球演出那么多场,我其实特别想让它回家。甘肃是它的故乡,敦煌更是它的故乡。我觉得这次,它真的是回家了!回到兰州,来奏响我们的新年音乐会……”24日下午,记者来到兰州音乐厅时,谭盾和他的团队正在紧张排练中。对于《敦煌·慈悲颂》首次到访兰州,谭盾深有感触地说道。
谈兰州:与其说我跑到兰州,不如说是一种召唤
2018年,《敦煌·慈悲颂》在德国德累斯顿音乐节首演,谢幕时长达15分钟的掌声,为接下来的全球巡演拉开了序幕。自此,所到之处,一票难求。
作为一部为独唱、合唱和交响乐团写创作的融合民族、古典,时长两小时的舞台音乐,它全篇分为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涅槃六幕。《敦煌·慈悲颂》首次亮相兰州,将携手兰州交响乐团和兰州音乐厅合唱团,为观众重现中华文明史诗,揭开敦煌壁画故事,让观众“听见敦煌”。
采访结束后,谭盾在签名录上写下“兰州,我的音乐之家。”
“与其说,是我自己跑到兰州来,还不如说是一种召唤。我觉得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召唤,是敦煌的召唤。同时也让我有机会在真正意义上感受文化的‘传’与‘承’”。谭盾说。“感谢甘肃的文化底蕴,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和这里的每一颗心。”他深情地说。
谈敦煌:敦煌是唐代的“活化石”,是我创作的根髓
《敦煌·慈悲颂》取材于丝绸之路上敦煌壁画中的故事。
谭盾第一次去敦煌,就在莫高窟里呆了6个小时。敦煌壁画中记载的4000多件乐器、3000多名乐伎,以及500多个古乐队,令他深深感动,他仿佛从画中听到了从远古而来的声音,于是决定用交响乐形式写出来,带去全世界。
12月16日,谭盾携《敦煌·慈悲颂》奏响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资料图)
“敦煌是什么?敦煌是唐代的‘活化石’啊!”一说到敦煌,谭盾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丝绸之路的底蕴,能看得见的东西已经很少了,但是在敦煌,你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
“与其说,我来到了兰州,不如说是我的心灵终于等到了甘肃,心灵终于到了敦煌,所以这次来兰州,这是敦煌的祖先交给我的一个任务。”敦煌,一直是谭盾的心灵归宿。“我觉得好像在洞窟里那6个小时,和在兰州的这6天,也许是祖先赠予我的一个礼物。”他说。
谈樊锦诗:敦煌值得奉献,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她那样的人
一曲唱罢敦煌的千年绝响,谭盾对自己的作品也做出了精准阐释:“《慈悲颂》尝试把敦煌的壁画变成声音,让我们听见敦煌。我们回顾历史,回顾中华文化,可以看到我们经历过那么多沧桑,可以在里面找到一点精神力量。”
12月16日,谭盾在《敦煌·慈悲颂》音乐会现场。(资料图)
在他看来,有那么多的人就像樊锦诗院长一样,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是因为敦煌值得奉献。所以,被问到为何花6年时间去创作《敦煌·慈悲颂》,谭盾说,因为值得。“这可能是我生命中,最值得让我花那么多时间去做的一件作品。当然,我一直在不断地修改,已经改了十几次了。”
谈到作品创作,谭盾说:“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像樊锦诗院长那样的人,那样的艺术家,那样的中国人,可以去奉献民族文化给世界,全身心地去为敦煌投入和奉献。更重要的是,在传承中间,找到自己的学派,找出自己的技巧,和音乐上的与众不同。”
相关新闻
- 2019-06-14《敦煌·慈悲颂》返乡奏千年交响 引众畅游音乐"丝路"
- 2019-06-14谭盾《敦煌·慈悲颂》音乐会亮相敦煌
- 2020-10-10谭盾《敦煌·慈悲颂》上演 取材于敦煌壁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