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牍博物馆项目主体封顶 预计2021年年底向社会开放
原标题:甘肃简牍博物馆项目主体封顶
预计2021年年底向社会开放
中国甘肃网12月19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我省素有“简牍之乡”的美誉,汉简是其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和重要文化标识。12月1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个施工段屋面板被浇筑完成,甘肃简牍博物馆主体结构顺利完成封顶。在鞭炮齐鸣的施工现场,在所有参建单位的瞩目下,大家共同见证了该工程建设开工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性成果。
甘肃简牍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片区,总建筑面积37987.75平方米。据甘肃简牍博物馆副馆长杨眉介绍,该建筑为地下一层,地上主体四层,局部三层、二层和单层建筑。主要包括办公区、陈列区、藏品库区、文物修复区、学术报告厅、影视厅、接待室、文创展厅、观众互动厅、社教活动区、地下车库等。
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自2019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得到社会多方关注。受疫情影响,新馆建设项目于今年2月29日复工,9月完成所有地下工程,12月18日主体封顶。计划于2021年完成外立面装饰及安装工程,完成室内二次装修及陈列布展,确保2021年年底新馆建成开放。
甘肃简牍博物馆设计新颖、结构复杂
在建筑外型的设计上,甘肃简牍博物馆从简牍文物、象形文字、汉代建筑、传统空间模式等元素中提取文化符号加以创新运用,并以现代简洁的建筑形体表现“简以承典,牍以载道”的立意,设计团队把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传递到今,创新性地实现了简牍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造性转化,塑造展示简牍文化的场所,让建筑、简牍和公众之间产生对话。
负责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的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常务副经理李芳军告诉记者:“甘肃简牍博物馆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单层面积大,且细节设计更为复杂,如钢筋混凝土梁柱与钢结构屈曲约束支撑连接节点处理难度大、钢桁架原位拼装精度要求高,屋面基本全为多向坡屋面等施工难重点。施工方通过精心组织、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加强安全管控措施,在工期紧、疫情防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将建立一个BM(建筑信息化管理)研究中心,然后对其施工过程做一个可视化的交底与施工,在后续的施工当中,我们将继续发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铁军精神,为家乡的地标性建筑作出贡献。”
“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把简牍的内涵讲述出来”
近年来,甘肃简牍博物馆不断推进对馆藏简牍的整理出版工作,如《肩水金关汉简》(5卷)、《甘肃秦汉简牍集释》(10卷)、《地湾汉简》、《悬泉汉简》(壹)、《玉门关汉简》、《武威汉简》等一批整理研究论著相继出版,除了悬泉汉简正在陆续分卷推出外,其他历年来在甘肃各地出土的简牍已全部整理出版并公布。
杨眉告诉记者:“简牍的内涵非常丰富,可讲述的东西非常多,新建成的甘肃简牍新馆将有着更明确的职能划分,陈列区将展出甘肃省令人瞩目的简牍实物,届时众多古人的亲笔书法将与大家见面,简牍不再只是学术界钻研的学术课题,更是大家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在我们馆建成之后,将以前只出现在学术殿堂的简牍,利用高科技和多媒体的手段,用更加丰富的、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把其内涵讲述出来。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完成室内的精装修、外立面的装饰装修,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并且要完成全部陈列布展,预计在2021年的年底向社会开放。”
文物藏品类型多样
甘肃简牍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2月,主要承担甘肃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等职责,其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设立的省博物馆汉简整理研究室。1986年,省博物馆汉简整理研究室被分拨为省考古所汉简研究室,2007年扩大为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
甘肃简牍博物馆集中保存了50129件(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679件,二级文物3160件,三级文物27096件,珍贵文物数量属全省之最。文物藏品类型多样,既有出自墓葬的珍贵典籍文献,也有出自长城边塞遗址的各类社会文书,对于研究秦汉魏晋时期河西走廊段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军事防御、津关制度和文书制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数万枚汉简亦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真迹珍品,对于书法艺术史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孟夏
相关新闻
- 2020-06-04甘肃简牍博物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8月完成主体封顶 计划明年年底免费向市民开放
- 2020-04-24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读简活动
- 2020-04-09甘肃简牍博物馆项目建设推进会举行
- 2020-03-09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部分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