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校园“流量”走向博物馆 甘肃省推行馆校联合资源共享教育方式
吸引校园“流量”走向博物馆
我省推行馆校联合资源共享教育方式
中国甘肃网12月9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12月8日,记者自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日前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十四五”末,我省将初步建立符合甘肃省情的利用博物馆资源(含纪念馆)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机制,到2035年博物馆成为全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堂。
《实施意见》分为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长效机制三部分,结合甘肃实际提出了8项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措施,对重点工作规定了量化指标。《实施意见》规定,全省一、二、三级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小学生人数不低于观众总人数的30%、25%、20%,其他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小学生人数不低于观众总人数的15%。各地每年至少组织辖区中小学校各年级学生集体参观1次博物馆。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每年至少策划制作1个面向中小学生的展览,各级各类博物馆流动展览进校园次数每年不少于10次。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策划或承接中小学现场教学每学期不少于1次;其他博物馆如条件允许,每年至少策划或承接1次中小学现场教学。
在博物馆研学方面,《实施意见》规定,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策划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其他博物馆如条件允许,每年至少策划开展1次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各地文物、教育部门开发至少1条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中小学生比例不低于五分之一。在应急管理方面,博物馆因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闭馆期间,至少提供1项配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在线服务内容。
《实施意见》还注重结合甘肃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要求结合纳入中小学教材的莫高窟、铜奔马、简牍等甘肃特色文物和地域文化开展博物馆现场教学;推动博物馆展览、文物藏品等素材和敦煌学、简牍学等特色学科内容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教材;民族地区博物馆要面向中小学生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引导和支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指导和扶持中小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建设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应建立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课程与项目资源库;省内博物馆中小学生研学活动采取“3+N”模式(以参观一次陈列展览、参加一场专题讲座或座谈、参与一项互动活动为基础,辅以其他体验内容);配合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或周边中小学校较多的博物馆,理事会成员应包括中小学校代表;省教育厅和省文物局将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及项目、经费、课题申报安排方面优先考虑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因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相关新闻
- 2020-12-09七里河区15.9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大病困难家庭
- 2020-12-09首届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落幕
- 2020-12-09甘肃省拟新增82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 2020-12-09甘肃拟新增82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