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五个坚持”全方位培育特色产业发展
通讯员 汪龙伟 包建超
近年来,漳县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富民增收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攻坚为主线,以创新思路、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为抓手,着力推动农业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提升中药材、蔬菜、沙棘、劳务、草畜等传统产业水平,全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加快发展。
坚持产业富民不变调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立足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培育壮大中药材、蔬菜、草畜等传统优势产业。全县中药材面积持续稳定在17万亩以上,扶持贫困户中药材标准化种植7.5万亩,实现产值3.5亿元左右;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发展高原夏菜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产值2.72亿元;投入资金5652.9万元,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发展家庭养殖户1582户,牛羊猪鸡存栏量分别达到2.93万头、7.16万只、2.37万头和19.2万只;现有中华蜂养殖户4030户,养殖规模4.6万箱,年产量达34.5万公斤,实现产值近5520万元,户均年增收9000元。
坚持拓宽渠道不松劲
瞄准收入差距,找准收入症结,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面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全县沙棘、核桃、苗木、油用牡丹等新型富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贫困户增收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县共有沙棘林50余万亩,挂果面积达20万亩左右,年均产鲜果3万多吨;优质核桃基地6.2万亩,其中贫困户核桃种植面积9000亩左右;苗木培育基地12个3200万亩,贫困户苗木产业户均增收850元左右;油用牡丹、观赏牡丹基地5400亩。
坚持利益共享不跑单
立足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工程,规范提升合作社417家,全县合作社达到850家,实现贫困村2个以上合作社全覆盖。先后推荐和被命名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28家,市、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4家。全县合作社成员人数达到1.5万人,带动贫困户达1.83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服务性收入达到1.7亿多元,实现纯收益6300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50元左右。
坚持素质提升不懈怠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示范培训等项目,加大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推广良种引进、丰产栽培、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等实用技术,年度完成贫困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近9000户,受益贫困人口3.7万多人,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的目标。
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
坚持“边试点、边改革、边推进”原则,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2018年以来,投入“三变”改革资金2.23亿元,入股土地和林地8520亩,建设改革综合点40个,承载经营主体40个,入股农民9584户,参与农村“三变”改革人口数达到5.96万人,有力推动了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高效发展,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加快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进度,大力支持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短期工程项目承接、产业发展、盘活资源、与企业合作等事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关新闻
- 2020-12-03定西:“产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漳县引起强烈反响
- 2020-12-03民乐: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产业长足发展
- 2020-12-03高台罗城镇:大力发展草蓄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 2020-12-03无边光景一时新——“十三五”期间甘州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