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渭源:乡村里的小车间托起群众致富梦
通讯员 田海珍
晋渭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两地通过劳务输转着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但由于气候、文化、饮食、家庭及病残等原因,很多群众依然无法外出务工,除了种地、照顾家庭之外,常年空闲在家。
上湾镇尖山村村民孙玉玲是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家里老人体弱多病,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照顾小孩、老人的责任就落在她身上。她常想着要是既能顾得上家,又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就好了。
2019年8月,晋安区和渭源县共同建立上湾镇侯家寺村的“东西协作巾帼扶贫车间”,孙玉玲在这里实现了她的梦想。“扶贫车间”建成后,吸引吸纳附近村镇4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人,孙玉玲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能赚钱的愿望,建立一个稳定的就业渠道,渭源县紧抓晋渭东西部扶贫协机遇,积极探索推广扶贫车间建设,通过设立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探索推广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种养式就业扶贫车间、贸易流通式就业扶贫车间四种模式。
会川工业园区衡顺堂药业扶贫车间是种养式就业扶贫车间,截至目前,该扶贫车间采取“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带动40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52岁的王百宁分拣黄芪中的柴草说:“家里的娃娃都在外打工,庄稼人闲不住,每天来这儿工作8小时,每月能收入2000元贴补家用。”会川镇德园堂扶贫车间马成军非常满意地说:“我在扶贫车间开车,空余时间帮忙干些体力活,一个月下来能有4500元的收入,不用外面到处跑,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挣钱顾家都不耽搁,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为引导和推进扶贫车间工作,渭源县加大对扶贫车间奖补和优惠政策落实力度,鼓励和扶持扶贫车间开发新产品,延长生产链条,增加就业岗位,激励扶贫车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与消费扶贫的联系,进一步提升扶贫车间市场竞争力。
渭源县祁家庙镇的田园生态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及国扶办定点帮扶等扶贫资金750万元,建成占地75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三处,食用菌种植培育大棚78个,总面积52000㎡,平均每日预计生产10000棒左右。自筹资金建成日生产两万棒的食用菌菌棒生产加工培育流水线一处及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一处,带动祁家庙辖区213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年收入达到1.9万元以上。
近年来,渭源县共命名认定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28家,对口拨付帮扶资金3229万元,纳吸就业13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69人,实现了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地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企业成本降、农户收入增的致富新路子。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