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陇原】寻访火站村茶马古道遗踪
原标题:【印象陇原】
寻访火站村茶马古道遗踪
古道上的青泥石板路
榆树乡街道的仿古建筑
竹林寺遗址
稻坪古村生态旅游景区
火焰山
月亮峡
徽县美景 资料图
肖淑萍
逆着时间的指针,在光阴的纵深里,历史的烟雨缓慢地洗刷着时间的尘垢。那些远年的人、那些远年的事、那些与远年的人和事关联着的物件,重新在我生活的这一片土地上走了回来。沿着历史渐渐清晰起来的脉络,我们的眼前又一条古道遗踪呈现出来了,这就是坐落在徽县榆树乡火站村,在历史的烟云里沉睡了千年的茶马古道。
榆树乡坐落在徽县的东北部,在现今的地理位置上并不算是最偏远的荒僻之地。我对它最早最具体的认知是和板栗、野草莓联系在一起。当我和同伴带着寻访、探看的心心念念,前往榆树乡的那一刻,脑海里出现的是千年之前那些跋涉的马队、装茶的箩筐、脚夫的褡裢、清脆的驼铃,以及“繁华”这个极具商业气息的词语。
那天正值立冬的第一天,好像时间要刻意用节气来作为这一天的标识,让我们便于记住一些什么。逆着雪水河的方向我们的车子穿过初冬早晨凉薄的晨雾,向着位于榆树乡火站村的竹林寺方向行进着。火站村最早的名字叫火钻,这个古意十足的原始称谓,使我们很自然地又一次联想起了古人生活中的钻木取火,和在艰辛的生活劳作中产生的生存的智慧。像火站这个现在的村名一样,竹林寺最早也不叫竹林寺,比起现在这个和竹子联系在一起的寺名,我更喜欢它刻在摩崖石碑上的那个名字——珠临寺。这个寺名也和当地民间流传下来的,有关这一座佛寺的传说极为吻合。
相传万历十三年(1585年)的一个春天,这条古道由于商贸往来已经趋于繁盛,经当时的火钻批检茶引所批验后,运送给今天水秦州区三十五里铺的物资,除了大量的茶叶还有少量的丝绸、珠宝。茶马古道的繁盛也使商贸出现了一种多样化的势头,但由于榆树火钻至秦州的这一条茶马古道,因当时频发自然灾害,本来就艰险的几处路段时有塌方,造成几处断头路。当时榆树火钻竹林寺附近的路段,也被一场山洪冲成了断头路。从当时四川广元和陕西汉中远道而来的马帮行至这里,不是马失前蹄就是赶马的茶脚户深陷泥沼生命难保。当时有一个姓王的县令,上奏朝廷希望对这一段商道进行整修,大兴茶马贸易。朝廷遂批复给地方银两五百,让县衙组织当地百姓整修火钻的这一段古道。可每每在开工之日,好端端的天气,突然就阴云密布大雨倾盆,山石乱飞地动山摇,豺狼虎豹也倾巢出洞专喝马血。在古代,人无法与大自然抗衡之时都会求助于天,当地百姓和茶脚户门踊跃捐助了一百只羊、八只叫鸣的公鸡。把盛着羊血和鸡血的碗顶在头顶上,跪在山脚下对山神进行了三天三夜的祭拜,第三天傍晚的酉时,突然整座山上泛起一片祥瑞的红光,紧接着一颗五彩神珠在红光里浮现了出来。随之竹林寺附近的这一段塌陷的断头路也在五彩神珠的光晕里,突然就变得平坦通达了。当大家惊喜地跪在山下对那颗五彩神珠虔诚地朝拜时,那颗神珠便随着那片祥瑞的红光一起消失了。当地百姓和茶脚户们为了纪念这颗为他们带来坦途的神珠,就在火钻这个叫马磨的山脚下修了一座佛寺,取名为珠临寺。
随着时代的更替、交通的发达,珠临寺先前有着传奇色彩的名字也几经演变,被当地群众叫成了竹林寺。我凭借着现今这个通俗的寺名想象着,也许我们寻访的这座,在茶马古道上有着佛文化历史的寺庙,就坐落在翠竹丛生的山坡上吧。果然,不多一会儿,当我们的车子顺着幽僻的村路,停在竹林寺前面的那片开阔的平地上的时候,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寺庙周遭,那些青青的翠竹。此时,天空也云开雾散,阳光灿烂得让人有些意外,竹林寺那些原始的建筑,在阳光照耀下,述说着它历经的沧桑。
我们沿着一条斜长的陡坡路向寺内走去,刚走到平缓处,紧靠着道路左边的一孔约三米高的石窟便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窟内,一尊约一米高的佛像,它的眉眼已经模糊不清,但仅从它的轮廓上我们依然能看得出,它的敦厚慈祥,而镌刻在窟壁上的那些文字,也仿佛远些年的一个模糊的背影,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一样深奥的想象空间。紧挨着山路左边的又是一个更大的石窟,让我们心头一振的是,这个石窟在建筑上分上下两层,风格独特、气势秀雅,两根看似相连实则各自为政的石柱,把最下层分成了四个方形的窟门。最上面的两个石柱上,有着一些神秘的小孔,它们紧紧地擎在最上层半月形的石窟上端,使这座佛寺除了庄严,还呈现出一种佛寺建筑的典雅与茶马古道上佛文化的神秘。
我们从第二个石窟前面折了回来,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羊肠小道来到了石窟的最上层。先前静寂的窟内,一下子在我们杂沓的脚步声中变得有些热闹。边走边看,茶马古道的遗踪在我们眼前又翻开了神秘的一页,石窟顶层的布局,也进一步颠覆了我对这座佛寺浅显的认知。我们脚下踩踏的地面,并没有和最下层完全隔离开来。仅在最上层靠着半月形石窟门口的那一段,铺着一米多宽、仅供六七个人站立的平台,站在平台上,石窟最下层紧靠着窟内的三个镀了金身的佛像,便一览无遗地全部跃入眼底。紧靠着石窟最顶端的是一些密集的、类似于蜂窝状的正方形小石窟,中间呈一字形排列,两边的造型则呈现出一种相互对应的三角形。和我们同行的两位对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研究颇深的学者,指着这些小石窟说,这层石窟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置放经文佛卷的藏经楼。
离开竹林寺,我们的车子又向着茶马古道上另一个叫做滴水崖的遗址驶去。滴水崖在竹林寺另一个方向,坐落在火站村一个叫焦沟的深谷里。
在车轮急速的行进中,藏在我心头的另一个愿望又一次浮现了出来。那就是明朝开国之初设在当时火站村的批验茶引所。据徽县史话记载:“火站峪又名火钻峪,位于今徽县榆树火站村一带,地处古时徽州至秦州的茶马古道上。明朝时曾在这里设批验茶引”。一睹批验茶引所的遗踪也是我此次来榆树的又一个目的。可惜和我同行的一位摄影家说,火站村的批验茶引所早已在历史的更替中成了一片平地。
说话间,车子从一条岔路拐进了焦沟的地界,阳光下两户村民的房舍在车窗外一闪而过。随行的摄影家突然指着窗外玉米庄稼地说,快看,那就是当时的批验茶引所所在地。我有些不相信地把目光投向了窗外。除了杂草,那片庄稼地上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过。马队叮当的驼铃、茶叶散发的清香、盖在花引上那个象征着权威的印戳,都仿佛沉睡在了这一片土地的纵深处,成了我心中的一个幻觉。
初冬温暖得有些灼人的阳光下,我的耳畔突然响起了《走西口》的民歌声。歌声在远年的茶马古道上和着叮当的驼铃飘荡起来……事实上这首地地道道的民歌和我脚下消失的茶马古道并无任何关联,它所流行的年代也在茶马古道的繁盛之后。但歌曲中深含的意蕴却是相同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和那些背井离乡、外出谋生,怀着对生存最基本的梦想的茶脚户、商贩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正是因为这条茶马古道上我们的先民不畏艰辛,对命运不断地挑战,才使这里出现了茶马贸易的繁盛。
抬望眼,看见美丽的夕阳,尽绽光芒。车窗外层层叠叠的山脉丘陵,已经被大自然的画笔渲染到了极致,以黄、红、绿为三种主色调的田野里,还有一些云朵状的白色,那是在风中摇曳着的野棉花。历史仿佛在用一种植物的暖意温和地提醒着我们,这是一条马蹄和茶记住的古道,也是我们用立冬这一天的阳光,把历史定格成了金色记忆的古道。
周边景点推荐
月亮峡
月亮峡人文景观众多,这里自古为巴蜀咽喉,秦陇要塞。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曾三次借道于此,月亮峡至今仍存有古栈道遗迹约4公里。
月亮峡峡内奇峰异石,绝壁悬崖,天工造物,气势磅礴。唐代李白《蜀道难》诗作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诗句,是月亮峡真实的历史写照。峡中的月亮河,明净的河水隐现于砺石之间,激流翻飞,喷珠溅玉,石如翡翠,鱼翔浅底,三百多米高的飞瀑从梅花崖飞流直下,雷霆轰鸣。峡中的燕子洞,钟乳林立,石钟悬挂,形态万千,真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火焰山
火焰山地处嘉陵江与永宁河交汇处,是徽县南部嘉陵江境内的一处风景名胜,山势自东逶迤而来,宛如长龙卧于江中,由此也称青龙山,为道教圣地。 火焰山峰体被苍松翠柏覆盖,站在山顶,清风习习,松涛阵阵,使火焰山增添了许多神秘、幽静和秀美。火焰山正南方是鹰嘴崖,因形似振翅欲飞的苍鹰而得名,看起来栩栩如生。西南方为狮子崖,状若雄狮伏卧江畔;隔江为象山、仿佛白象仰望苍穹。 火焰山的道教建筑大多修筑于明代时期,历朝历代不断修葺,现已形成规模,高大雄伟的殿宇沿主峰山脊梯级排列,殿宇雕梁画栋,塑像神态肃穆,有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
稻坪古村生态旅游景区
徽县稻坪古村生态旅游景区位于陇南市徽县嘉陵镇北部20公里处稻坪村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由尹家老宅国家传统古村落和桃源沟自然生态风景区组成。尹家老宅国家传统古村是明末清初古民居建筑群,主要有民居、客房、绣楼、学堂、书院、祠堂等建筑,布局严谨,建筑精美,弥足珍贵,古村内有红色记忆馆、民俗文化馆、书画馆展览馆,集中展示稻坪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桃源沟自然生态风景区内有龙须叠瀑、桃花潭、龙吞瀑布等大小阶梯式瀑布40余处,高悬的瀑布穿过峡谷,层叠九落,在巨石之间激荡穿越,其间,山水相映,美景滋生;景区内还有乌篷船、网红桥、彩虹滑道、水上乐园、儿童城堡、真人CS等娱乐项目及“桃源谷”蒙古包特色民宿。
相关新闻
- 2020-06-24【寻访陇原古镇】走进滩歌古镇
- 2020-06-15《秘境寻踪》探秘炳灵寺石窟寻访十万弥勒佛洲
- 2017-07-28中新英三国青年“重走艾黎、何克之路”文化寻访活动圆满落幕
- 2017-02-10甘肃文化|寻访“武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