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开启农村“美颜”滤镜
通讯员 周军
拆除空置房3397户,完成腾退复垦1978户,新建生态宜居村庄点9个,新建住房387户、公租房240户……
今年来,山丹县把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和第一场硬仗,着力解决危旧房拆除户和腾退复垦户住房问题,着眼消除“视觉贫困”,全面实施生态宜居村庄建设,让振兴乡村开启“美颜”滤镜,从规划蓝图切入到了美丽乡村的真实画卷。
腾退复垦“挪穷窝”
在空心化率高达80%形势下,“空心化”问题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壁垒,同时也是推动生态宜居村庄建设进程中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
今年初,在全县8个乡镇,全面推广实施“腾退复垦”行动,使之成为了化解“空心化”难题,推动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破冰之举。针对村庄空心化严重、公共设施薄弱、居住地点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地方病和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域群众,并为搬迁群众提供了移居县城和就近在生态宜居村庄集中安置等灵活性政策选项。
同时,山丹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整合项目资金为主体、社会投资参与、群众筹资筹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涉农项目和资金向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倾斜。通过清晰可见的政策清单,让广大群众率先吃上了一颗“定心丸”。
规划引领“启新篇”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才是群众积极响应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号召落地实施的源源动力。
该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分类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看不准的村庄”五种类型,根据分类推进原则,打破村社界限、跨村社规划,打造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生态宜居村庄,配套建设学校、医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培育带动其它村社向集镇所在地、特色民居点、移民安置点、特色产业村靠拢,努力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好、地理环境优越、人口集聚的生态宜居村庄。同时,整合资金、人力、物力重点支持沿路沿线重点村、示范点建设,集中打造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形成聚力发展的示范引擎。
目前,永宁小镇等6个高标准生态宜居村庄示范点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各项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让搬迁群众的喜迁愿望数目可望。
强化联动“聚合力”
通过建立县、乡(镇)、村三级书记抓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和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负总责、部门协同、乡(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统筹推进的的工作机制,为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建立起了强有力的联动合力。
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到工作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和空置房拆除、腾退复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动更多空心村群众向生态宜居村庄搬迁集聚,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和平台,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购房价格、贷款政策、奖励补助、土地权属等问题,做好生态宜居搬迁政策宣讲阐释,为群众讲清讲透搬迁优惠政策,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发展账”,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响应政策落实。
目前,该县累计投资3.9亿元,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清洁村庄”38个,新建改建特色风貌农房949户,改造农村户厕2719座、土炕5500户,营造景观林带2682亩,整村推进硖口古村落保护行动。焉支山景区、汉明长城至山丹马场旅游线路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高庙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开村、双桥村被评为市级专业旅游村。
相关新闻
- 2020-11-03甘州:生态之境 鹭恋金秋
- 2020-11-02武都:拆围植绿 开放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 2020-11-02武都:生态文明建设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 2020-10-23临泽:生态水系绘就枣乡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