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安居乐业奔小康
原标题:【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
安居乐业奔小康
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习近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8月以来,我省各地连日降雨,走进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西街新村,少了几分炎热,多了几分绿意。
“以前住在山上,如果遇到这样的连阴雨,今年的收成恐怕又要黄了。”西街新村搬迁户石纪学站在村里新建的钢架大棚里,看着即将丰收的水萝卜,感慨万千。
石纪学一家原本住在磐安镇西坪村的大山里,收成较低、交通不便,辛辛苦苦半辈子,只能混个“肚饱”。脱贫攻坚以来,当地党委政府为了解决像石纪学这样的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在磐安镇建起占地32亩的易地扶贫搬迁区,搬迁附近庄儿沟、好稍科和西坪3个深度贫困村群众108户556人入住。
3栋住宅楼,水电路网全部接通,配套硬化场地和亮化、绿化工程,一个城镇化的标准住宅小区逐步成型。为了让搬迁群众感受新变化、过上好日子,当地干部还特意为搬迁住宅区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西街新村”。
“搬迁户中有一大半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住进楼房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磐安镇镇长谢建平说,要确保他们稳定脱贫,必须得有长期稳定的产业。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配套产业问题,当地政府花了不少心思。镇里选了60亩平整的土地,建起82座钢架大棚,全部分配给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组织农业干部为群众培训,让大伙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
“再过20来天,大棚里的水萝卜就要上市了。”石纪学感叹,务农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种这么现代化的大棚。
发展脱贫致富产业,要坚持多条腿走路。磐安镇除了发展钢架大棚农业,还采用“政府+企业+搬迁户”的形式,在安置区建起一座扶贫车间,引进宏鑫服装责任有限公司在扶贫车间入驻,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好稍科村搬迁户杨校明已经是扶贫车间的熟练工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年龄大了,出门打工也找不到工作。如今在车间打工,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还能照顾孙子上学,方便多了。
为了给易地搬迁群众就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磐安镇还与三和祥果蔬有限责任公司、甘谷兴材环保加气块有限公司等镇区企业签订了长期用工协议,将年龄偏大的搬迁群众安置到镇区环卫队从事环卫工作。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搬迁的贫困群众户均可增收8000元以上。”谢建平说,必须要保证让搬下山的群众与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户都不能落,一个都不能少。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