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的有益探索——和政县多元化发展油菜产业纪实
原标题:科技兴农的有益探索——和政县多元化发展油菜产业纪实
记者 俞树红
和政县是我省春油菜最大最集中的优势主产区,全县耕地面积38万亩,其中油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据农业产业半壁江山。
如何发掘油菜产业,让小油菜形成大产业,从单一的油菜种植,向深加工、品牌化发展,打造叫得响的当地菜籽油品牌,近年来,和政县因地制宜,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油菜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种植面积从2.5万亩到15万亩
1999年,和政县首次建立油菜种植基地,当时的种植面积仅为2.5万亩。2020年,和政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
“全村土地800亩,油菜地占一半,过去村民自己摸索,现在经过培训后科学种植,效果大不一样,产量提高了,农民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和政县城关镇三谷村支书王学义讲起油菜种植兴奋不已。
油菜产业是和政县全力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该县农业的一张名片,已成为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记者从和政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达浪乡、松鸣镇、新庄乡、城关镇、新营乡等13个乡镇122个行政村推广种植油菜,涉及农户3.5万户。
“和政是甘肃种植春油菜面积最大的县,春油菜种植面积15万亩,亩产量在400斤左右,一年产值1.5亿元。”和政县农技中心主任罗建国说。
自从我国油菜专家傅廷栋院士在和政县建立华中农业大学和政油菜北繁基地之后,不断改良落后的传统油菜品种,推广双低油菜繁育种植,产量成倍增加,从亩产200斤,增加到400斤,和政县春油菜产业突飞猛进。
现在,和政县除了华中农业大学基地外,还有青海省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育种基地。
谈起和政县缘何油菜种植规模发展如此迅速时,罗建国自豪地说:“和政油菜已经从最初的‘双高’品种到第二代‘双低’品种,再到第三代的‘双低’高油酸品种。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县上与三大院校长期合作、推广、种植新品种分不开。”
榨油加工向品牌化发展
光有好的油菜籽还不行,如何榨出自己的品牌菜籽油,做大做强油菜产业?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和政县考虑发展油菜加工产业。
和政县年产油菜籽16万吨,但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菜籽油品牌。除了本地加工外,大量的油菜籽被江苏、四川等地优质油料企业争相收购。
这一现象,引起了县上的高度重视。去年,县上提出以龙头企业带动为引领,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理念,扶持本地企业发展,推进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政县星月商贸有限公司,做强做大菜籽油加工产业。
在星月菜籽油加工车间,该公司总经理马哈个指着正在生产的榨油机说:“每天出油5吨,一年榨油1500吨菜籽油。”
马哈个介绍,2019年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和政油菜北繁基地油菜遗传改良团队合作,在买家集镇团结村流转土地321亩,种植高油酸油菜。今年,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卜家庄乡吊湾村等地流转了土地1000亩,种植省农科院推出的陇油杂1号、2号品种,并与省农科院签订产品开发协议,目的就是要打造和政本地菜籽油品牌。
“与院校基地合作,扩大推广优质油菜籽种植,在收购期间,以每斤价格高于其他油菜籽5分钱收购,鼓励当地村民种植陇油杂1号和高油酸油菜,从油菜籽源头上把好菜籽油质量关。”马哈个说。
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油菜花有错时绽放、花期较长的优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每到夏季,金灿灿的油菜花不仅扮靓了乡村田野,还促进了观光旅游,成为和政县提高群众收入,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色产业”。
和政县依靠油菜花,提出“旅游强县”发展主线,打造春油菜休闲观光旅游带,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壮大油菜产业发展。
从2004年举办第一届油菜花节之后,油菜花观光旅游已成为和政县发展特色产业新的亮点。为增加油菜花品种,丰富游客观赏,今年种植400亩彩色油菜。
如何把油菜花这一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近年来,和政县重点打造了大南岔河旅游景观带和南部太子山生态旅游产业带,实施了油菜花金色长廊、万亩花海等夏日的和政旅游开发,使15万亩油菜花盛开在山川沟壑,带活旅游产业发展。
“今年6月份,接待游客15.6万人,旅游收入7142.75万元。这几年油菜花节接待游客10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可以说在油菜资源的挖掘上,和政县尝到了甜头。” 罗建国说。
眼下,在做好油菜花旅游产业的同时,和政县正在延长产业链,利用油菜主茎尚未开花,生长出的苔茎、苔叶,做油菜菜苔产业。罗建国介绍,摘吃油菜菜苔,是油菜种植产业的另一发展方向。不仅是油菜产生产从食用油和食用菜苔方向转变,而且为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找到了突破口。
从一亩地的实验情况来看,菜苔长5cm-10cm时进行采收,亩产菜苔500斤。按照市场价菜苔每斤4元计算,预计每亩可实现经济收入2000元,比油菜籽每亩1000元的收入高出1000元。一旦成功推广,菜苔产业将成为农民又一富民产业。
相关新闻
- 2020-08-05【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山雾中的“红房顶”——洮砚乡峡地村异地搬迁记(图)
- 2020-08-05【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舞台剧《回道张掖》:舞者的台前幕后
- 2020-08-05老兵苟永生“退伍不褪色” 晚年投身公益“新战场”
- 2020-08-05【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南台村书记的20年:打造年收入5700万元的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