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丨书法史上的 “北凉体”
原标题:书法史上的 “北凉体”
高善穆石造像塔
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北凉时期的石塔,其独特造型与书法,让参观者感叹不已。这就是北凉的高善穆石造像塔。
高善穆石造像塔,由黑色玄武岩雕成,高44.6厘米,底径15.2厘米,由宝顶、相轮、踏颈、覆钵、经柱、基柱六部分组成,基座已佚。瓶形覆钵,覆钵开八个圆拱龛,七个龛内刻禅定坐佛,一龛内雕交脚弥勒。覆钵之上有七重相轮,顶端宝盖象征天穹,阴刻北斗七星。基柱八面形,高8厘米,刻出供养菩萨八身,七身立式,一身端坐莲台,各像左侧上角刻有八卦符号。上刻隶书发愿文与经文36行,内容是《增一阿含经·结禁果》中的一段,纪年为承玄元年(428年)。此塔为现已发现的中国模仿印度覆钵塔的最早实例。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高善穆石造像塔的书法。基柱上方圆柱形经柱,高7.2厘米,柱围46厘米,周围刻发愿文与经文三十六行,每行六至十字不等,一般为八字一行。
这些字就是“北凉体”。北凉体是北凉王国在大兴佛教中形成的书体,主要出现在与佛教有关的写经、石塔、造寺碑上,其时间为四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五世纪七十年代。北凉体和魏碑体、写经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书体为隶书向楷书的过渡,保留了较多的隶意,且笔势峭拔,风格独特,故书法史上称为“北凉体”。高善穆石塔上的北凉体,结体继承隶书特点,较扁,向纵向发展;上窄下宽,呈梯形状。笔法上,横画两头向上翘起,起笔顿笔较重,收笔依旧是隶书雁尾。
字的笔画较细,有书瘦通神之感,似乎和汉代隶书代表《石门颂》出于同源,同时在魏碑的《元怀墓志》《张猛龙碑》中也能看到这种瘦硬的影子。
北凉体书法分布主要出现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周边省区也有一部分。在北凉体之后,出现了魏碑体。可以说,北凉体,上承隶书,下启魏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系。在甘肃,学习书法,北凉体不能不知。
撰文/王文元
相关新闻
- 2020-07-17甘肃文化丨河州:大禹曾在此 治理黄河大洪水
- 2020-07-177月19日晚,去黄河之滨看“千手观音”
- 2020-07-16纪录片《嘉镜线》昨日登陆甘肃文化影视频道
- 2020-07-16纪录片《河西走廊之梦幻凉州》摄制组在凉州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