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摆脱贫困 全力奔向小康 ——2020年上半年临夏州扶贫工作综述
原标题:聚力摆脱贫困 全力奔向小康——2020年上半年全州扶贫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刘刚林
陇原深贫之贫,临夏首当其冲。
我州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难以抹去的记忆。
近年来,我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攻坚克难,举全州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目前,我州脱贫攻坚工作正处在向夺取全面胜利总攻冲刺的阶段。
站在新起点上,扶贫——必将会在临夏崛起振兴的征程上留下深深烙印。
强力推进——
绝不拖后腿,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我们将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强化挂牌督战,确保3.25万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个贫困县摘帽,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州委书记郭鹤立在多次会议上强调。
吹响冲锋的号角,临夏没有退路——必须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为此,州扶贫办迅速行动,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好精准识别退出、项目资金监管、驻村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主责主业,突出发挥综合协调专责组职能,抓超前谋划,抓工作推动,抓过程督导,协调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协调会、调度会、推进会等,积极主动当好脱贫攻坚“协调员”“战斗员”“督查员”“裁判员”。同时,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强化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及时校正和提高数据质量。并加强脱贫攻坚基础资料规范管理,补齐短板、提升工作,督促指导县市整理完善贫困村、贫困户档案资料,做到资料与工作相互印证。
在此基础上,我州各级扶贫部门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紧紧抓住提高脱贫质量、攻坚深度贫困这两个重点,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扎实开展“3+1+1”清零后续专项行动和“5+1”提升专项行动,把更多力量和资源集中到产业扶贫和促农增收上来,向着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目标冲刺。
开局良好——
5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8%。
近日,记者来到深度贫困村和政县梁家寺乡大干沟村时,该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25%,已实现整村脱贫。以前,这里如村名一样,山大沟深、土地贫瘠。
大干沟村党支部书记李福清告诉记者,如今,该村群众收入不断增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逐步完善,自来水全覆盖,电网改造全覆盖,水泥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乡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没有对比就没有说服力。马尕西木是大干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4口人。以前,一家人仅靠种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非常艰难。“以前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就呆在家里,没啥事可做,也不知道做什么。后来,村里动员我们外出打工,我和媳妇就报名去广州的工厂里打工,这一去,不仅脱了贫,还挣了些钱。是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走出了大山,过上了好生活。”说起自家的变化时,马尕西木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巨变发生在大干沟村而不止于大干沟村,我州1100多个村子的面貌都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日新月异。
今年开春,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广河县、积石山县、和政县、永靖县、康乐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州有6个贫困县市摘帽,58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累计减贫53.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2.5%下降到1.78%。
干部群众在分享脱贫摘帽喜悦的同时,没有停下奔向全面小康的脚步。
接力奔跑——
紧盯2个未摘帽县,实行挂牌督战。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临夏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但我州脱贫攻坚的步伐一刻也没有暂停。面对疫情带来的新困难和挑战,我州在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和外防输入策略的同时,全州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72岁的张许明是临夏县榆林乡榆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7口人,一家人靠种地和小规模养殖的微薄收入一直未能实现脱贫。今年3月初,根据挂牌督战方案,县乡帮扶干部为他们家制定帮扶计划,利用1万元种植养殖奖补资金,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并给他家解决了一名公益性岗位,为一家人脱贫打牢了基础。“党和政府的恩情忘不了。现在,家里的房子修好了,羊圈也修好了,现在我养着20多只羊,下半年达到50只,我必须尽快拿掉贫困的帽子。”张许明说道。
一项项扶贫措施的精准实施和助推群众脱贫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名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州扶贫办协调推动13个专责单位和相关部门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分层次开展扶贫干部教育,全面推行领导包村制度,对东乡县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38个贫困村实行州级领导、州直部门挂牌督战,对东乡县、临夏县贫困发生率在5%~10%的38个村实行州级领导、州县单位包抓、县委主体作战。并对照《临夏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全面小康监测指标评价体系,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层层开展“三个遍访”,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子”,集中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户籍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州各县市全覆盖制定了到户到人督战作战方案,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我们还协调动员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鸿山慈善会等77个企业和社会组织与38个挂牌督战村结对,上半年共落实帮扶资金1056万多元,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462人。”州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值得高兴的是,截至6月30日,全州未脱贫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7830户32458人,脱贫不稳定人口已消除返贫风险,边缘易致贫人口已消除致贫风险。未退出的66个贫困村中,除永靖县撤并的2个村外,10个贫困村11项村级脱贫指标全面达标,54个村村级指标基本达标。
富民产业——
“精”“准”结合,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投入1.91亿元扶持3.7万多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投入8719.6万元扶持5.8万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
全州266家“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务工人员98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663人;
总装机容量283.9兆瓦的106座光伏扶贫电站已全部建成并网;
全州8县市注入风险担保金4363万多元,新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共5626户2.55亿多元;
……
每天一大早,马热支非就哼着歌出门,一路来到东乡县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家距离扶贫车间不足500米,上班太方便了。”马热支非说。
一年前,州上针对东乡县“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实,作出了开发建设沿洮、沿库、沿川、沿路4个经济带的重大决策,在引导推动东乡县艰苦偏远山区群众下山入川、出山进城时,原本生活在东乡县龙泉镇大山深处的马热支非成了受益者。现在她们一家人住在达板镇的楼房里,她还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当了一名缝纫工人。“我们是计件制,平时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以前靠丈夫一个人挣钱养家,这下自己能挣钱了,马热支非感觉很“自豪”。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今年以来,我州各级扶贫部门持续抓好发展产业这个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提升种养产业效益,提高扶贫车间带贫能力,积极发展“五小”产业,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推进光伏、电商、旅游等扶贫新业态,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扶贫车间”“党建+电商扶贫”等模式,精准有效地把贫困群众紧紧嵌入到产业链中,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路子。
在此基础上,州扶贫办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责任,会同财政部门,采取督查核查和绩效评价方式,强化扶贫项目资金日常监管和专项督查,督促县市和州直相关行业部门全力推进方案任务落实落地,截至6月底,已落实到位142.34亿元、占调整后计划总投资117.69亿元的120.94%。同时,督促指导县市论证储备了168.02亿元、3907个项目的2020年度脱贫攻坚项目库,为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力后劲和信心。
如今,站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回看今年上半年我州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广大干部群众都说“质变”“飞跃”“幸福”:广河县三甲集镇黑山村的马二斯麦不但搬出大山,住进了该镇康家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楼房,还成为安置点内扶贫车间的一名产业工人,每月有3千元的稳定收入;康乐县流川乡团结村建档立卡户谭雪峰通过牛羊养殖,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永靖县大川村7社的孔德学搭乘乡村旅游的发展快车,摇身变成了农家乐业主,吃上了旅游饭……
这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贫困群众身上的可喜变化,在临夏脱贫攻坚工作的坐标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镌刻下了我州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行超常之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实步履。
相关新闻
- 2020-07-13厦门—临夏扶贫(媒体)协作调研组来临调研采访
- 2020-07-13临夏州永靖:游人在太极岛芦苇荡中划船游玩
- 2020-07-13“家风润陇原——百场万人家庭 教育公益巡讲”活动临夏站落幕
- 2020-07-13临夏州侨联在厦门市召开招商引资暨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