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脱贫攻坚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特别报道】有朋远方来助力 无问西东为脱贫

20-06-09 19:0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程建

  原标题:【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特别报道】有朋远方来助力 无问西东为脱贫

   记者 陈 多

  有朋远方来助力 无问西东为脱贫

  编者按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于6月9日在陇南市召开。陇南属于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地区,全省8个未脱贫的县,陇南就有3个,是全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市州之一,也是全国脱贫的主战场之一。面对艰巨任务,在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市的大力支持下,陇南干部群众努力奋斗,在脱贫道路上创出了经验,见到了实效。此次现场推进会,参会人员实地观摩陇南油橄榄产业基地、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点和武都区马街镇沙坪流域万亩花椒种植示范基地。这3个地方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陇南干部群众作出的巨大努力,展示了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市在助推脱贫攻坚上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此,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走访了这3个地方,将所见所闻呈现给读者。

  橄榄树:绿了山 富了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 多

  油橄榄加工厂的工人在挑选原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 董

  新鲜诱人的橄榄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虎伟

  武都区两水镇大湾沟油橄榄基地。

  6月的白龙江两岸,带着群众脱贫致富希望的橄榄树在绵延30多公里的山坡上纵情生长。

  山脚下,在祥宇油橄榄生态产业园,公司产业合作部负责人介绍说,油橄榄进入丰产期,按照签订的收购协议每公斤8元,农户一亩年收入可达1万元。此外,油橄榄因无法食用鲜果且必须24小时内加工,因此只能就地加工。有加工就有税收。

  诚如这位企业人士所言,油橄榄产业是政府、企业、农户多方都受益的朝阳产业。

  陇南市武都区,中国油橄榄的一级适生区。自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云南海口林场栽下第一棵油橄榄树,已经50余年。如今,武都区油橄榄产业一枝独秀——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显现出巨大的比较优势。

  为了让这项“舶来”的产业在陇南落地生根,市区两级组建了专门工作机构,常年主抓引种试验、良种繁育、规划建园、栽培管护等工作。同时,出台利好政策,鼓励能人大户流转土地、集中经营,大面积栽植油橄榄,实现了适生区全覆盖。

  召林良种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通过推进油橄榄示范园建设,油橄榄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全村油橄榄种植面积突破了200亩,油橄榄果子年产量达到10吨。”合作社负责人谈召林说。

  据了解,像谈召林一样的大户共种植橄榄园210处3.5万亩。而当地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橄榄园达170处41.29万亩。

  油橄榄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规模化的基地建设,也离不开“领头羊”的示范带动。近年来,陇南大力支持企业、种植大户和农户组建油橄榄产业协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协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加快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低产园改造、精深加工和产销对接。

  满目青山终于变成“绿色银行”。目前,仅武都区就发展油橄榄49万亩、1320万株,惠及22个乡镇、21万多人。油橄榄主产区的159个贫困村4.42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油橄榄实现了脱贫目标。

  长期以来,如何将油橄榄从农林产业升级为生物产业,如何将油橄榄的效益从树叶到鲜果再到果渣挤干榨尽,一直是陇南油橄榄从业者孜孜以求的。

  陇南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土办法”与“洋技术”相结合、“种植户”与“加工厂”相结合等办法,开展了科技培训、高接换优、产品研发等工作。

  在科技引领下,油橄榄产业焕发出蓬勃生机。截至目前,武都区配套建成了16座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日加工能力1100吨。研制开发出橄榄油、保健橄榄油丸、系列化妆品、油橄榄茶、橄榄酒、橄榄罐头、橄榄叶有效成分提取物、橄榄果食品、橄榄菜等9大类、50多个产品,在各类展会上荣获72个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武都区又新建了7条橄榄油生产线,有效缓解了橄榄鲜果收购加工难题,全年鲜果产量3.8万吨,初榨油5700吨,综合产值达到16亿元。

  不仅如此,高标准打造油橄榄产业带,让曾经的荒山荒坡重新披上绿装,极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快速发展的油橄榄产业在陇南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油橄榄真正让近30万农民“动”了起来,让陇南特色产业“火”了起来。

  据介绍,今后市区两级还将把发展油橄榄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深入谋划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使其成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山区脱贫致富的“金橄榄”。

  “双椒”模式唱响麻辣“致富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 多

  四川客商在武都区马街镇沙坪村体验采摘花椒。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 董

  山东企业订购的订单辣椒喜获丰收。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 帆

  热烈奔放的麻和辣,是镌刻在秦巴山区群众舌尖上的味蕾记忆。如今,依托这两种味道,这里的群众悄然唱起了麻辣“致富经”。

  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借助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的机遇,从山东省引进多个辣椒品种,探索花椒和辣椒“双椒”套种,以树上花椒保发展,以树下辣椒促增收,不断打造“麻辣”产业升级版。

  武都区马街镇是传统花椒种植大镇。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该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实际,在沙坪流域创建万亩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区域规模达1.2万亩,受益群众911户4100人。

  同时,推广种植了由山东湘鲁食品公司订单收购的美人椒。以规模性租赁闲置土地、社员入股分红的方式发展立体农业和订单农业,通过“双椒”套种,发展种植美人椒2000余亩,每亩增收2000元至3000元。

  “我们这里山大沟深,耕地稀缺,发展花椒林下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起“双椒”套种的好处,马街镇沙坪村花椒种植大户杜社林颇有“发言权”。

  杜社林认为,从单一种植到林下套种,不是花椒与辣椒的简单叠加,而是产业的提质增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陇南市花椒采摘期在六七月,这时辣椒正值幼苗期,花椒果实不受辣椒影响。辣椒在8月结果并进入采摘期,这期间,花椒树部分叶子落下,为辣椒成长补充阳光,又防止了辣椒受曝晒而得病害。

  改变传统路径,群众增收就多了一重希望。马街镇打破村域、镇域制约,组建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进一步吸引和鼓励贫困户加入,加大科学管护力度,握紧“拳头”闯市场,提升“双椒”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双椒”产业发展,该镇由部分村党支部带头,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壮年积极参与,开设“宣阳红1688”“沙坪土特产”等5家网店,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

  放眼陇南,“双椒”套种模式在全市范围也得到积极推广。在花椒园内,按照一定的宽度栽植辣椒,从而在一定土地面积上实现立体栽植,“上有花椒产量、下有辣椒增量”,向空间要效益,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此外,陇南各县区结合立地条件和原有产业优势,在产业融合上做文章,在间套复带上下功夫,在提高土地利用上扩大产出,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目前,全市发展了“花椒+辣椒”“苹果+辣椒”“八盘梨+辣椒”等套种模式,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富民的目的,切实加快了陇南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搬迁+产业”让百姓安居乐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 多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扶贫车间。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陇南市武都区坚持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立足本区实际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有力确保了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时下,走进坪垭藏族乡,成片的花椒树长势喜人。副乡长张建宏告诉记者:“我们在巩固脱贫成果过程中,着重发展了特色种植养殖,目的就是要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让搬迁群众过上富裕的新生活。”

  截至目前,坪垭乡各村党支部已组建起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集体合作社,建成了1.4万亩花椒基地、千亩“双椒”示范园、280亩无刺花椒示范园和千亩核桃示范园;两个贫困村联合组建了万金生态养殖场,发展养猪产业;引进青岛康大集团,发展肉兔养殖;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绿色蔬菜种植,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元。

  山上种上“致富果”,山下住进“安心屋”。

  易地搬迁,改变的只是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而后续产业发展,才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之初,武都区就将后续产业发展纳入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十三五”时期,武都区规划易地扶贫搬迁3914户165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55户8148人,涉及18个乡镇80个村。全区2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多位于集镇周边或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方,为后续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在快速推进安置点建设的同时,武都区因地制宜,配套建设39个扶贫车间,实现各类经济主体的互帮互助、互利共赢,帮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坪垭乡安置新区的扶贫车间里,村民曲九华正在熟练地缝制酒店用品。“以前在山上条件很艰苦,日子过得很难。现在我家里种上了花椒树,爱人在外打工。我自己在扶贫车间工作,不出村一个月就能挣到3000多元,也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小孩!”现在的新生活让这位藏族姑娘倍感幸福。

  在坪垭乡,和曲九华情况类似的还有400多名群众。他们在扶贫车间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扶贫车间还定期为贫困户、贫困村集体分红。对于另外一部分有意愿外出的群众,坪垭乡还有组织地开展了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2019年累计培训劳动力968人,外出务工2915人次。

  既“挪穷窝”又“换穷业”,易地搬迁让广大贫困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梦”;科学培育主导产业,易地搬迁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如今,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已成为武都区绿水青山间一道美丽的风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漳县66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赴西北师范大学集体“充电”(图) 甘肃漳县66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赴西北师范大学集体“充电”(图)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果园山村:大山深处绽放美丽产业(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果园山村:大山深处绽放美丽产业(图)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脱贫攻坚(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脱贫攻坚(图)
  • 赞!“民勤蜜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赞!“民勤蜜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兰州市东岗交警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图) 兰州市东岗交警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图)
  •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河水超标洪水防御演练(图)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河水超标洪水防御演练(图)
  • 签约9229万!津甘线上牵手消费扶贫 助力精品陇货进万家 签约9229万!津甘线上牵手消费扶贫 助力精品陇货进万家
  • 甘肃省法院发布2019年度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图) 甘肃省法院发布2019年度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
2   兰州50名醉驾司机将被刑事拘留!5年不
3   兰州西固警方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4名
4   甘肃漳县66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赴西北师范
5   【快讯】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
6   以扶贫助困为己任 爱在一山一水间——
7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果园
8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夏县:发
9   武威古浪:党建引领 破解难题 拆除藩篱
10   山丹:中医药产业撑起产业兴农新格局
11   山丹:真帮实干促脱贫
12   瓜州:绿色接力“绣出”美丽生态画卷
13   武都:强化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颜值”
14   金塔:立足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石材产业
15   敦煌黄渠镇:苜蓿喜丰收 牛羊“口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