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暨《天河—藏水入甘考察报告(上册)》出版座谈会在兰州召开(图)

20-06-08 09:2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兰琴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暨《天河—藏水入甘考察报告(上册)》出版座谈会

  中国甘肃网6月7日讯(本网记者 张玉芳 文/图)7日下午,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暨《天河—藏水入甘考察报告(上册)》出版座谈会在兰州召开。自2017年起,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首倡“藏水入甘”,连续三年,致力于通过对南水北调西线主要参考方案的实地线路比选考察,宣传和推动西线调水。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出席座谈会并作题为《借鉴都江堰之魂 重塑新型水土关系 打造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新格局》的主题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范鹏,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建中,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新荣等与会领导嘉宾作了交流发言。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福生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比选考察暨《天河—藏水入甘考察报告(上册)》出版情况。当前看,南水北调西线需要谋划高站位、宽视野、管长远的最具可行性线路方案。东线工程、中线工程已经都是为黄河中下游补水所建设,而中国北方尚未开发利用的辽阔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内蒙古大地。西线方案需要转换思维统筹考虑,站在从战略上保障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边疆长治久安的高度,站在系统性、根本上解决中国北方--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缺水问题的高度,比选出共赢、多赢的方案。目前有关部门酝酿中的西线新方案,已经是经过优化的三阶段走高原边缘的低线调水方案。一期工程从金沙江干流叶巴滩水库、支流雅砻江的两河口水库、支流大渡河双江口水库调水,经白龙江、洮河入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再经河西走廊线路,向河西、新疆供水,同时向黄河流域补水。年调水量170亿m3。河西走廊已经成为重点。一、二、三期工程合计每年最少可调水650亿立方米。

  座谈会现场

  《天河—藏水入甘考察报告(上册)》一书是在省社科院第一阶段与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第二阶段与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省广播电视总台组成“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比选联合考察队”,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第一阶段考察情况的实录纪行,也是对2017年以来省社科院开展西线方案比选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是继描写大西线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之后,关于西部调水又一部纪实性的作品。全书共有14章。包括序言、西部调水方案简介、启动考察、前往岷江、抵达大渡河等内容。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郑静,总经理王翔,省社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陈富荣,副院长、研究员马廷旭,纪委书记王琦及南水北调西线考察队的全体成员参加了座谈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暨《天河—藏水入甘考察报告(上册)》出版座谈会在兰州召开(图)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暨《天河—藏水入甘考察报告(上册)》出版座谈会在兰州召开(图)
  • 甘肃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甘肃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凉州、古浪、天祝三县区短视频营销网络直播实操培训班举办 凉州、古浪、天祝三县区短视频营销网络直播实操培训班举办
  • 民勤绿洲 盛开民族团结花 民勤绿洲 盛开民族团结花
  • 兰州百余种树木有了“身份证” 兰州百余种树木有了“身份证”
  • 兰州风情线河道健身步道全线贯通指日可待 兰州风情线河道健身步道全线贯通指日可待
  • 2000万元甘肃省将向消费者发放购车补贴 2000万元甘肃省将向消费者发放购车补贴
  • 观黄河夜景享音乐盛会 这三条旅游专线开通啦 观黄河夜景享音乐盛会 这三条旅游专线开通啦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暨《天河
2   兰州:“三变”让花寨子变富变美
3   兰州市委办公室举办“精神文明沙龙”
4   上级不能“溜肩膀” 基层不是“背锅侠
5   兰州新区国库集中支付实现电子化
6   西北地区首个医药物流产业园开园
7   《社区矫正法》7月1日起施行 兰州市开
8   前五月甘肃省全社会用电量超540亿千瓦
9   主动担任“企业服务员” 兰州市安宁区
10   他不恋都市毅然返乡 25岁大学毕业生当
11   甘肃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12   兰州汽车家电销售企业满足条件可参与政
13   甘肃各地全力推进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
14   2000万用于补贴车市 甘肃省将举行家用
15   静宁:选好“领头雁” 乡村风貌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