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会宁:产业扶贫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原标题:会宁:产业扶贫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赵彦功
近年来,会宁县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基础。
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是关键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走进会宁县羊肉精深加工中心,一排排整齐地厂房格外引人注目,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带来了最新的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通过羊肉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倒逼传统养殖业向规模化、高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保险”全产业链扶贫模式,中天羊业是该模式下引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公司采用“20+1”的引种模式和“2+1+0.4”的筹资模式,共引进投放优质湖羊2.1万只,带动贫困户新引进基础母羊6万只,并与县内14家肉羊养殖合作社和散养户达成育肥合作协议。
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如何让富民产业效益最优化,是会宁县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该县积极打造培育龙头企业,采取“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2家,特别是在中天羊业、北京雄特的强势带动下,全县1350家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7.3万户农户走上了致富的路子。
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是根本
四月的会宁,满山杏花有序开,处处大棚暖人心,户户牛羊满圈跑,富民花开别样红。
自从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会宁县杨崖集镇村民李明山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儿。在杨崖集中药材扶贫车间里,他仔细地晾晒着黄芪切片,以前靠天吃饭的李明山在扶贫车间的引领带动下,药材种植面积达35亩,他还在扶贫车间里务工,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李明山高兴地说:“每天能挣100多元,年底收了药材卖了钱,按照入股协议还有利润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杨崖集镇采用土地入股、高产分红、劳务酬金、政策奖励的‘三变改革’模式,先后在杨集村等五个深度贫困村组织种植中药材4200亩,带动全镇农户700多户,直接经济效益达800多万元,像李明山一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镇上负责人说。
按照同样的工作思路,该县在做实做大41个扶贫车间的基础上,组织全县89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5万余户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吸纳贫困农户就近务工3000多人。
奖补政策的全面落实是保障
发展产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是稳定脱贫的重中之重;政策奖补,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源泉。
在韩家集镇谷地场村,村民黄彦军忙得不亦乐乎,除了种植之外,在扶贫奖补政策的激励下,黄彦军从最开始的一只小羊羔到现在存栏量21只,享受了10只羊的奖励政策,大概40只的年产羔量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超过2万元的收入,为一家人的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确保贫困农户稳定脱贫,该县制定出台了贫困村产业覆盖奖补政策。据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全县依托产业达标贫困户达3.7万户,共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5.5亿元,通过到户产业奖补政策的落实,牛羊养殖数量和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牛、羊、蔬菜产业已成全县三大增收产业。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核心
春天的会宁,到处呈现出端“产业饭”、摘“贫困帽”、走“小康路”的蓬勃景象。走进丁家沟镇,潮湿的空气中春之气息已在田野间荡漾开来,春耕、春播成为当下田野里的主旋律。
产业扶贫核心是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真正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实现长足发展。今年以来,该县把发展产业的重点由抓达标向抓效益全面转换,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自主意识,确保产业发展一户、达标收益一户、增收脱贫一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全县2019年退出的69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种增收产业来增加农户收入,目前已实现产业已脱贫户户均增收达到2万元以上的增效目标”。
相关新闻
- 2020-04-09白银会宁“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助力餐饮业复产复工
- 2020-04-08白银会宁县开展十项惠民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 2020-03-23白银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车间全面复工复产
- 2020-03-24白银会宁县:“电商+消费扶贫”铺就农户致富“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