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贫困 陇南战正酣 ——写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之际
原标题:决胜贫困 陇南战正酣
——写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之际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放学路上欢快的儿童。本报通讯员 李旭春 摄
武都区马街群众在采摘花椒。本报记者 冉创昌 摄
村民在村电商扶贫服务站网上购物。(资料图片)
宕昌县两河口镇山背罗湾易地搬迁安置点。本报记者 冉创昌 摄
文县碧口镇发放精准扶贫贴息贷款。(资料图片)
为了使工作取得实效,我市采取“过筛子”的方式,对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拉网排查,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了筛查工作不漏项缺项、不留盲区死角。
同时,以拆危治乱集中行动为抓手,彻底清除死角盲点,实现农村“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到目前陇南已累计拆除危房39万多间,拆除残垣断壁40多万米,复垦土地8000多亩,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3200多个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000多公里、危桥改造170多座,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8万多户,建成村卫生室2900多所,实施142万多人安全饮水提升工程,6.17万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部完工,行政村硬化路、宽带和自然村动力电,及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陇南人在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致富——
持续用劲、久久为功,种好“铁杆庄稼”,打好群众增收持久战。
一直以来,陇南始终把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以赴、持之以恒。
陇南因人因户因村施策,采用“点穴”的方法,下好“绣花”功夫,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拔穷根”。
陇南选好发力重点,用好扶持资金,发挥生态优势,持续在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做强花椒、核桃、苹果、油橄榄四棵“摇钱树”,做精做优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茶叶四个“特别特”,做好做实鸡、蜂、猪、牛四个“特色养”等长线产业,抓好特色产业这个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
同时坚持长短结合、互促共进,积极发展“订单辣椒”等短平快的增收产业。进一步深化推广“宕昌模式”,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贫困户在全产业链中增收致富。陇南还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多赢目标。
除此之外,“走出去”,外出务工挣钱;“引回来”,回乡创业带动就业;“稳下来”,做强当地产业,提供公益岗位,在家门口扶贫车间就业。针对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的贫困户,陇南强化兜底保障,确保特殊困难群体不掉队。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一技之长。一个个扶贫项目覆盖全市贫困人口,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转变——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广大干群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撸起袖子加油干。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是陇南各级层层刻在心上的“承诺书”。
陇南各级党委政府担当负责、主动作为、较真碰硬,建立并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实行市县乡村书记一起抓,统筹协调、一体推进。
市县主要同志包片、县级干部联乡包村抓、部门负责指标完成、乡村落实属地任务、联乡单位包村帮扶、各级干部蹲点包户,“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政协委员在行动”各方帮扶力量同向发力,精锐尽出,以严明的工作纪律和敢死拼命的务实作风,锻造了决战决胜的攻坚组织队伍。
人心齐,泰山移,千斤重担众人挑。
脱贫攻坚点燃贫困群众的拼搏激情,陇南人行动起来,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陇南始终坚持补齐“精神短板”,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聚合力、添动力、强能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决战的一线前沿检验初心、践行使命。在贫困群众中,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奔小康、党的恩情永不忘”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脱贫典型、脱贫经验、脱贫故事传颂于陇南大地,凝聚同心决战脱贫攻坚、携手建设全面小康的强大向心力。
回首来路,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陇南坚定必胜信念、树立必胜斗志、鼓足必胜干劲,不忘初心、奋勇拼搏,书写着精准脱贫的“陇南答卷”。
展望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陇南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将勠力同心、砥砺奋行,共同书写出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相关新闻
- 2019-10-17电商加速度,拓宽陇南富民增收路
- 2019-10-17产业发展,让陇南脱贫步伐更坚实
- 2019-10-17生态扶贫,陇南乡村实现从“美”到“富”
- 2019-10-17天水陇南抱团发展对接融入成渝经济区座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