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 30余年追逐洮砚梦
原标题:心系百姓30余年追逐洮砚梦
从年少时的“放羊娃”到1987年在家乡岷县办起第一家个体洮砚厂,再到进军兰州成立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赵成德结缘洮砚已30多年,洮砚记录了他30多年的追梦旅程。
30多年来,赵成德凭一腔热情,执一颗铁血丹心,一直奔走在向外界展示甘肃洮砚的艰辛征途上。他把最好的砚匠请到厂子里担任技术骨干,让千年古砚成为定西乃至甘肃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他和他的创业团队更注重创新,让洮砚一直挺立于市场潮头。
此外,赵成德还向社会各界捐赠洮砚达8000余方。
赵成德和他的团队用洮砚反映大千世界,反映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用洮砚歌颂伟大的党,歌颂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歌颂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变和伟大成就。
据了解,近年来,赵成德倾其多年积攒的财富,带领50多名砚工历时三年精雕细琢而成三个巨型洮砚,即重达118吨的“爱我中华腾龙”砚、129吨的“圆梦中华翔飞砚”和重达19吨的“一带一路”砚。
据赵成德介绍,“一带一路”砚长5.9米、宽3.5米、高1.50米,重量达19吨,其上雕刻有19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巨龙”,以及穿行在欧亚大陆的“复兴号”高铁、翱翔蓝天的飞机、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标志的西安大雁塔、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天水麦积山和“丝绸之路”上闻名遐迩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还有大漠驼队。“一带一路”砚更凸显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这预示着当今中国的复兴众望所归。响应国策雕巨砚,重现丝路报国恩。“一带一路”砚在敦煌文博会上展出后,每天有几万人慕名参观,产生了轰动效应。目前“一带一路”砚安放在月牙泉,继续让世界各地的游人参观。
赵成德如此热爱洮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想为家乡老百姓脱贫出点力。在他的带动下,家乡一拨又一拨的贫困农民加入到砚农大军中来,掌握手工技能,传承非遗技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砚无只语,洮代其言。如今他的岷县洮砚厂培养的大多数家境贫困的砚农经过在工厂的实践、磨炼后,自己开起了洮砚家庭作坊,有的在县城甚至国内大城市都建立了生产、销售点,有的举家进城,购了房、买了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乐善好施已经是赵成德的生活习惯了。30多年里,他的洮砚公司不仅在岷县扶贫攻坚战中竭尽全力,还倾心公益,救助山区儿童,多次为农村学校捐款捐物,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领导的好评。洮砚产业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多了一分思考:家乡岷县草原广阔,山花烂漫,中药材资源丰富。这些和洮砚石一样,都是村民身边的独特资源,何不从它们身上梳理共同点,寻找出一条新的脱贫渠道呢?
于是,赵成德又盯上了蜜蜂养殖。
他利用定西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市县政府大力呼吁发展养蜂产业,拓宽群众的脱贫致富路。2015年5月,他抓住机遇,成立了田蜜蜜中蜂养殖公司和农民合作社,带动岷山崖王村一带的农民养蜂致富。
作为洮砚事业的领头雁,赵成德的团队目前正在制作“圆梦中华”砚,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并将无偿捐献给国家收藏。
作为甘肃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赵成德对记者表示,他打算要把几十年来倾尽所有收藏的近万幅字画捐献给国家。以岷县洮砚厂被确定为国宾礼制作基地、洮砚文化传承基地、中国红色文化基因库和中国文房四宝创作基地为契机,对现有洮砚博物馆进行升级改造,着力打造一个集参观交易、文化交流、艺术收藏于一体的洮砚文化产业园,营建一个崭新的洮砚博物馆,让洮砚产业更好地造福砚乡人民。
在推动洮砚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赵成德一路风雨兼程,也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但他无怨无悔。如今,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大力支持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产业,留住“中国洮砚之乡”这个来之不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让洮砚名扬华夏,让洮砚产业为百姓脱贫致富添砖加瓦。记者 马进帅
相关新闻
- 2018-03-19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组织开展“大接访”活动
- 2017-09-26非遗文化看甘肃(二十七)·洮砚制作技艺【语音版】
- 2017-11-29甘南卓尼县洮砚乡开展人大代表视察活动
- 2017-11-27甘南卓尼县洮砚乡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