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西南西北 连接“一带”与“一路”——甘肃借“南向通道”构建多维度开放格局
新华社兰州6月29日电 题:沟通西南西北连接“一带”与“一路”——甘肃借“南向通道”构建多维度开放格局
新华社记者屠国玺、王铭禹
6月下旬,一辆装载777吨铝卷等工业品的国际货运班列从地处大西北的甘肃省兰州市出发,经过大西南的重庆、贵州等地,从广西钦州港出海,再由海运抵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借助这条“南向通道”,身居内陆腹地的甘肃省正在将“一带”与“一路”连接,逐渐构建起向西、向南多条对外开放通道,形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多维度开放格局。
“南向通道”的全称是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南向国际贸易物流通道。2017年9月底,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后,西北内陆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进行货物出口,不用再辗转到东部沿海港口,而是弯道取直,一路向南。南向通道成为西北到西南最便捷的货运路径。
甘肃张掖发年农产品有限公司就是南向通道运营后的受益者。该企业董事长崔发年介绍,今年初,甘肃省首列原产地农产品国际货运专列从甘肃省张掖市出发,满载该公司800多吨洋葱、马铃薯等农产品,在广西凭祥口岸经过海运,最终顺利出口到东南亚市场。崔发年说,通过南向通道铁海联运,相比传统运输时间节省10天左右,而且不用担心天气恶劣耽误运输。
借助南向通道,内陆企业在促进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来”国外特色产品。今年春节前,甘肃省首列南向通道回程班列由广西钦州港发运,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冰鲜产品和澳大利亚的氧化铝等工业材料乘坐班列来到大西北,西北内陆有了从东南亚成规模进口水果、冰鲜的“直通车”。
记者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了解到,尽管开通运营只有半年多,但中新南向通道国际货运班列已经发运15列,货物总重1.2万吨,货值达1.4亿元。经由这条通道,苹果、洋葱等西北特色优势农产品和铝卷等部分工业品“下南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南向通道班列发运频次已经由此前的每月1列增加到目前的每月2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口岸外经处负责人杨世鹏说。
南向通道货运班列的成功运行仅仅是甘肃省加快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甘肃省正在武威、天水、敦煌、嘉峪关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立国际陆港、航空口岸,国际班列开行密度不断加大、通关效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国际班列出口。
如今,从甘肃兰州出发,向西开通的中亚班列开行到了吉尔吉斯斯坦,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最远到德国汉堡;而向南,南亚公铁联运班列经过日喀则可以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南向通道则能直达东南亚。
兰州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亚、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公司。该公司运贸项目经理马之超告诉记者,2015年刚开通兰州前往中亚的货运班列时,只能到处组织货源。“当时不少企业不熟悉通关手续,一周只能组织一趟班列。”但现在,仅由兰州发运的中亚班列每周都能开行4列。
除中亚班列外,甘肃还通过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项目,成功开行南亚班列,打通了全国唯一一条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通往南亚的公铁联运国际货运通道。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副主任罗喆说,包括尼泊尔、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总计15多亿人口,贸易需求巨大,且所需基本生活物资与国内盛产的工农业等产品吻合度高,通过公铁联运相比传统海运节省近1个月时间,货物运输更为安全、便捷,解决了我国一直以来通往南亚通关和贸易不畅的一大难题。
现在的甘肃,正在告别昔日内陆封闭的发展模式,丝绸之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持续得到发挥。西南与西北、中亚与东南亚、“一带”与“一路”的成功连接,多向通道见证甘肃开放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完)
相关新闻
- 2015-06-26评论:把兰洽会打造成“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
- 2018-06-25“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暨甘肃大型人才招聘会举办 195家单位提供8200个就业岗位
- 2018-06-20服务“一带一路” 建设旅游强省——热烈祝贺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
- 2018-06-20服务“一带一路” 建设旅游强省——热烈祝贺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